加强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加强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史建梅

史建梅(中共淮安市清浦区委党校)

摘要:依法行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政府利益的核心、根本是群众利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关键词:依法行政以人为本转变职能关注弱势

0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具体到行政机关,核心要求就是依法行政,按法律推进工作、依法律规范行为,服务党和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大局。法律源于公民生活,法治国家建设最终将服务于公民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需要将其融入公民生活,核心是全体公民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让法治理念融入公民生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公民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内核,弘扬民主法治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公平正义精神;要求公民以宪法和法律为基本行为准则,将学法守法用法作为自身的行为操守,进而形成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求公民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本质的认识,成为具有权利意识、主体观念和理性精神的社会主体。

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律交给人民,使之成为广大公民的行为规范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有力武器。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必须与民主教育结合起来。其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治,民主意识,法律基本知识,革命纪律的教育等等。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遵守社会主义纪律和法制,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搞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中心的各个法规,成绩显著,但各有关部门的法规,与经济发展的进程相比,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和实施,如计划法、财政立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人们懂得什么是守法,什么是违法,明确是非界限,在全社会逐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人们懂得坚决同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非民主现象作斗争是必须履行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总之,通过民主与法制教育,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全民学法、知法、懂法、执法、遵纪守法的新局面。

2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更加强调,对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更加重视,对政府法制工作目标、任务的部署更加明确,对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更高,推进力度更大,这些对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治理政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次,依法行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政府利益的核心、根本是群众利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各项法律制度落实到基层,全面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防止和减少行政权力的缺失或滥用,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次,依法行政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和谐社会首先是稳定社会、有序社会和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要运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公正公平、及时圆满地解决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各类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利益关系复杂、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的因素很多。只有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营造公平正义的环境,用民主法治作为制度保证,才能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人们之间才能形成和谐相处的关系,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同时,依法行政是一场深刻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变革,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适应新形势,采取新举措,创造新成绩,开创我区依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我区全面落实关于依法治县的决定,认真实施《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强化内部监督机制;有序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各级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普遍增强,依法行政的氛围逐渐浓厚,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行政管理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依法办事的机制和意识已经形成。但是,我区依法行政工作也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越位”、“缺位”现象有时还存在,行政执法的公平性还有欠缺等,这些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要使政府法制工作在推动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民主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服务作用、保障作用。

3提高立法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个体意义、微观意义上的人民的概念。国家对弱者适度倾斜保护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遵守法治、民本、诚信、公正、透明和勤勉原则。

3.1农民工。要建立农民工工资最低标准制度和支付监控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企业在依法破产、清偿债务时,要把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纳入第一清偿顺序。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必须从源头上遏止。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必须从源头上遏止。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资金审查,对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立项;对已完成的工程项目未按照合同约定结清工程款的,计划部门不批准其新建项目立项。工会组织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要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3.2征地补偿。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涉及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生计,关系到维护社会稳定。征用各类建设用地时,必须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协调解决征地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处理好保障经济建设用地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关系,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3.3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和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残疾人,各镇可根据财力,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切实改善残疾人的住房条件。各镇实施的危房改造和安居工程,对残疾人家庭应优先安排。对居住危房的残疾人特困户,其住房由政府包建。残疾人住房拆迁安置时,要考虑他们的出行和生活方便。对贫困残疾人遭遇突发的意外伤害、天灾等特殊困难时给予临时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