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共同分享彼此无碍交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推崇共同分享彼此无碍交流

当企业订单骤然下降,跌至历史新低的时候;当产品销量节节下滑,供过于求的时候。我们身处的已是一个微利时代,看到的是行业之间猛烈洗牌的滔天大势,业界经历着一场又一场严峻淘汰的决战。

许多企业从上个世纪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创业至今,期间,部分企业经受不住市场的风云变幻,难以为继,陆续“关门大吉”,销声匿迹:转行的转行,散伙的散伙。可部分企业却能够深谋远虑,以缘聚人,掌舵公司步步为营,终于将事业做大,将品牌做响,其中的艰苦和心路历程可想而知。

现在,全球企业腹背受敌,既要面对残酷无情的竞争,又要应付金融海啸的威胁。“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企业中人,我们面临如下思索:我们的产品还能做得更优秀吗?我们还能在熟悉的领域里持续扛起一面有所作为的大旗吗?我们怎样才能逆势而为,确保品牌依旧灼目?我们如何继续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和销售业绩?

笔者相信,如果把上述问题交给这样的理想团队或可迎刃而解:优秀大方、齐心协力,抛弃门户之见,推崇共同分享,彼此无碍交流。

在笔者看来,与人分享是一种无私的馈赠,是一种美妙的行为。现代企业,分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到宏观,小至细节。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尤其在强调集体利益的企业中,任何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智慧和努力。而分享的最大优势就是集思广益,能把成功的经验推广,惠及同仁;能把失败的教训谨记于心,少走弯路。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内部,不论干部还是员工,只有沟通交流,才能够做得又快又好。如果每个人都有与人积极分享的观念,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双赢:于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于公,提升品质,降低成本,从而把产品做得最好、最新、最有竞争力,让产品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信赖。

分享要有热情,要有信心。有的人认为,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让别人学了去就会增强对方的能力,于已不利。殊不知,这样做的最大可能就是封闭自己。

“短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是他的长处还不够“长”,而恰恰是取决于对自己的短处要有充分的认识。不与人分享,怎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不与人分享,怎能意识自己的短处?

现代企业强调全员合作,强调团体精神,强调协作意识,拒绝闭门造车,拒绝单打独斗,推崇的是坚强统一的团队而不是众星拱月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者,个人英雄主义者是把优秀的想法藏在脑子里,这是一种不可取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内部,团队分享优秀的想法及方案,分享对管理方面的洞见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企业才更有希望,才更有机会分享成功的乐趣。

分享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一种包容的心态。有人不重视与人分享,遇到成功时,就忘乎所以;碰见挫折时,就无比失望,牢骚满腹,总觉得周围没有一个好人帮忙。在一个开诚布公的思想集体里,人人都要达成共识:贡献、分享个人想法,在团体中多与他人合作,共同提高。

曾有一位知名企业家对此说了一句很有见地的话,他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大家都要找窗子或镜子。当取得成绩时,我们就向窗外看,看到的窗外风景是团队共同创造的,因为取得成绩并不是一个人的因素,而是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当遇到挫折时,被竞争对手打得溃不成军的时候,我们就要照照镜子,反省自己的过错和失误”。

这位企业家讲的“窗子或镜子”,我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分享,分享至上。

分享有多种渠道、途径,或集中学习,或培训取经,或观摩交流,或媒体传播……这些都是思维撞击,脑力激荡的分享渠道和途径。

分享要讲究实际,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内容是要在工作中经过检验可行的,而不是盲目套搬,不顾实际地“复制”别人的思想和方法。有的企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成绩,取得睥睨业界的成功,成为在市场上有优势的“楚翘”,并创造出今天参与竞争的基础,创造出使员工互相学习、享受拼搏快乐的机会,这无疑是与大家共同追求分享的乐趣分不开的。

一个企业,没有与人分享的文化氛围,没有目标一致的向心力,各怀心思,各自为“政”,拆台子,挖墙脚,落井下石,谈要实现多有诱惑的远大前景,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有人因分享而兴,有人因不享而亡,一正一反,发人深省。

相比改革开放之初,每个行业都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幸存下来的企业,更应珍惜机会,上下同心,撒播思想,让灵感、思想滋润自己,也滋润别人,让自己享用,也让别人享用,让企业的分享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