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风险管理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

王淑静

王淑静

(山东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内科277300)

【摘要】探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加强风险管理。方法:分析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针对护理风险因素采取一系列风险管理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实施针对性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优质护理示范病房风险管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143-02

为积极响应卫生部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我科成为了院内的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事件[2]。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护理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以尽可能减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事故和护理纠纷[2]。回顾性的分析了我科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取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风险隐患

1.1非计划性拔管

我科留置胃管和尿管的患者较多。对于躁动患者常会出现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留置在患者体内的各种治疗性或诊断性导管,在尚未达到拔管指征时被意外拔除或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而不慎脱落,包括自主拔管和意外拔管[3]。

1.2院内感染

我科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留置尿管易发生泌尿系感染;长期大量抗菌药物的应用,常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耐药性的增加使院内感染机会也增多。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不当,消毒隔离不严格等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

1.3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害

我科患者由于病情危重需长期卧床或身体情况所限不能自主改变体位,加上抵抗力下降、营养缺乏、高热或高度水肿,不能及时清理皮肤或改变体位常常会导致压疮出现。高热物理降温时如处理不当会导致冻伤的出现。体温不升患者复温时出现烫伤等危险因素,都会导致患者的皮肤完整性受损。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可出现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生命[4]。

1.4给药存在的风险

我科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疾病种类多且复杂。药物的种类与规格较多。护理工作繁重,在给药过程中易发生差错。造成给药差错的主要原因有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责任心的偏失等。缺乏新药物的用药知识,药物外形相似容易混淆导致药物配制错误等。

1.5缺乏法治观念,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的书写不规范,未能准确恰当地应用医学术语。与医嘱记录不一致,不相符。出入量记录不完整、不准确,未能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值班医师等现象。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未及时完成抢救记录或记录内容与医师的病程记录不符。记录缺乏完整性、准确性,或记录千篇一律,缺乏专科症状描述及动态记录。

1.6人为因素

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质量优劣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5]。若护士责任心不强,观察病情粗心大意,机械执行医嘱,病情突变时不能及时报告医师延误救治,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年轻护理人员经验少,知识缺乏,护理技术不到位,仪器操作不熟练或过分依赖仪器,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判断失误,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导致意外情况发生。如不能及时根据技术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会给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6]。

2防范措施

2.1加强各种管道的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留置胃管的患者,用棉布寸带绕头一周加固,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宜。留置尿管的患者,气囊内注入无菌盐水15—20mL。躁动的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进行肢体约束。患者躁动适时给予一定剂量的镇静剂可以控制躁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7]。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各种操作前应先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再进行操作。

2.2院内感染的控制

加大院内感染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限制人员流动,室内温度维持在20-22℃,相对湿度60%-70%,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及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地板2次/天,并定时进行通风换气。每日评估对各种置管的必要性,尽快拔除不必要的置管。强化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观念,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无菌操作观念。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2.3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压疮知识的学习。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或改变体位,密切观察皮肤颜色以及皮肤温度等情况。使用充气气垫床,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干燥。对于复温的患者,应注意热水袋的温度,不应超过60℃。对于使用冰块物理降温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出现大小便失禁时,注意及时清洗外阴及肛门。

2.4遵医嘱正确给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建立完善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对于血管活性药物、高渗性药物、化疗药物等应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应用抗生素需做皮试时,一定要问清患者或家属有无过敏史,皮试结果须经双人确认,药物更换批号须重新做皮试。输液过程中需加强巡视。

2.5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记录

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客观资料作为法律文件,为护患双方提供了法律保护及举证依据[8]。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6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

针对护士综合素质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采取分层次培训。根据年限制定年培训计划,落实月重点学习内容,按月定期组织学习考试,不断鼓励自学,提倡多形式学习。通过每月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案例讨论等形式,不断提高护士的观察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规范操作标准,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加以防范,做到防微杜渐。

2.7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落实3级护理质量控制

组长为护士长,下设质控小组长,如护理文书质控小组长、药疗小组长、消毒隔离小组长、仪器维护小组长等。制定各小组组长工作职责及标准,每周组长对各小组的工作检查两次,每月召开一次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会议,对发生的每一例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系统和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和缺点,并加以改善,分析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不断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管床护士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3效果评价

分别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评价病房护理质量情况,内容包括护士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六项,每项总分100分;调查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

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护理风险

管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的差异。

5结果

5.1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情况比较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情况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2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病人满意度比较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病人满意度为95.81%,实施前为78.79%,管理前后比较,χ2=9.48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情况比较(分,x-±s)

6结论

护士作为接触患者的重要角色,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要熟悉工作流程,才可以在繁忙的抢救和护理工作中忙而不乱,井然有序[10]。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实施风险管理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也能够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风险性的认识[11],及时发现护理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加强风险管理不仅提高护士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而且对培养护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本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和病人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似。护理风险管理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护士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使其能按各种有关规范和制度实施各种护理操作,而且使护士能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S].20100215.

[2]沈红梅风险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0-61

[3]郑贞.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0-81.

[4]刘红,付晓悦.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0-51

[5]刘春玲.江平新生儿病房潜在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2):194-196

[6]张锦.ICU护士身心健康状态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106.

[7]周例锦.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0,23(9):3170-3171.

[8]苏兰若,谢淑娟.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8.

[9]PyykkoAKLaurilajJ,AlakokkoTIIntensiveearenursingscoringsystemPartl:classificationofnursingdiagnose.ZntensiveCritCareNurs,2010,16(6):345-356.

[10]胡才英,李少华.急诊接诊护士综合素质与分科技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5):146-147.

[11]房君,王春英.风险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