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处方医嘱点评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我院处方医嘱点评情况分析

张建勋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徐州221600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处方医嘱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方法对我院2017年1-6月份处方医嘱进行质量评价,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办法。结果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问题为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给药间隔不适宜、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溶媒配伍不适宜。住院抗菌药物使用问题为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选择不恰当。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问题为术前用药时机不当、选药不当、疗程过长。结论当前我院处方医嘱仍有部分问题,需对其实施针对性解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关键词】处方;医嘱;点评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对医疗要求的不断提升,处方医嘱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始得到了诸多关注。合理有效并且安全可靠的处方医嘱,能够在实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促进病情好转[1]。但需注意的是,较多研究显示目前我国仍然较多医院在处方医嘱方面会出现较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本文分析了我院当前的处方医嘱点评情况,以期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善,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月至6月的处方医嘱点评情况。其中包括了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医嘱点评、住院医嘱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门急诊抗菌药物点评。

1.在I类切口手术方面,为加强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药品说明书等资料,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2.在门急诊、住院医嘱抗菌药物使用方面,根据《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等基本要求,结合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通过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的形式进行抽查,其中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2研究方法

对我院2017年1-6月份I类切口手术出院医嘱,按每月随机抽查30份进行点评。门急诊、住院医嘱抗菌药物按全院25%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生实施专项点评,每名医生不少于50份的使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合理点,并且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2结果

2.1门急诊抗菌药物专项点评问题

通过PASS系统随机抽取2017年1-6月份门急诊处方2913份进行点评后结果显示,门急诊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的问题为: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给药间隔不适宜、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溶媒配伍不适宜。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表现为:处方临床诊断为病毒性皮疹使用了头孢呋辛钠。存在配伍禁忌表现为:利巴韦林注射剂(小儿)和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小儿)配伍。给药间隔不适宜表现为:奥硝唑胶囊用法超过常规用药频率。给药剂量不合理表现为:如头孢呋辛钠4gQD静脉点滴;该药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杀菌作用与血药峰浓度的关系并不密切,半衰期为近80分钟,用量超过每次常用量,应用时应一日多次给药。药物溶媒配伍不适宜表现为: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5%葡萄糖合用存在配伍禁忌,因本品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碳酸氢盐的点滴液中较不稳定,所以配制好的本品注射液不应加入此类注射用溶液中,可溶解在0.9%生理盐水中。给药间隔不适宜如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0.2gTID口服;因左氧氟沙星在体内组织中分布广泛,血浆消除半衰期为6小时,用法超过常规用药频率等。具体如表1所示:

表1门急诊抗菌药物专项点评问题统计

统计时间:2017-01-到2017-06-30。科室:CCU、产科、传染科住院、耳鼻喉科住院、妇科、骨科二区、骨科一区、呼吸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抽样方式:通过PASS系统随机抽取。抽样数:共3594份。不合理医嘱数:263份。

2.3I类切口预防用药抗菌药物点评出现的问题

本次点评分析,按照要求抽查2017年1月到6月份I类切口手术180份,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56.11%。(应控制在30%以下)。具体存在问题为1.术前用药时间不合理:如乳腺腺叶切除术给药时间过早,距离切皮时间已超过2小时。2.超品种用药:如术后使用克林霉素联合口服罗红霉素。3.术后用药时间长:如单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用药时间4天,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术后用药时间8天等。如表3所示:

表31类切口预防用药抗菌药物点评问题统计

统计时间:2017-01-01到2017-01-31。科室:眼科住院、泌尿外科、肿瘤外科、普外科、骨科一区、骨科二区。抽样方式:通过PASS系统随机抽取。抽样数:共180份。不合理医嘱数:101份。

3.讨论

处方医嘱对于临床治疗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合理、安全和有效的处方医嘱,能够较好的对患者起到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改善其身体状况[2]。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有较多的研究显示我国处方医嘱往往会出现较多问题。尤其是抗菌药物药物的使用方面,更是存在有较多的不合理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均会对临床治疗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分析处方医嘱的点评情况,并且针对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

针对门诊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的问题,首先需要让各科临床科室提高对处方正确书写的重视度,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另外药剂人员在核对发药的同时应做好“事前干预和事后干预”两个环节,坚持落实好“四查十对”等有关制度,对于不合理处方拒绝调配,并掌握好与处方医师沟通的技巧[3-4]。

在住院医嘱上应加强奖惩制度的建设,例如医务科对于一些缺陷医嘱给予行政干预做好奖惩措施以及持续改进方面的跟踪。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医嘱进行奖惩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公平性,让医师自觉自愿的将医嘱质量进行提升,避免出现问题,同时为加强医嘱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合理用药,规范医师用药行为,建议把医嘱的合理性纳入医师及其科室的医疗质量考核范畴,并加强医生业务知识的培训,动态了解各科质量动向,为促进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最后,针对1类切口预防用药抗菌药物点评问题,可以与医务科,感染科,药剂科配合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医药资源浪费,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并做好各科的奖惩措施,严抓滥用抗菌药物问题,以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产生[5-6]。

综上所述,对于处方医嘱出现的不合理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保证其得到更好的改进,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处方医嘱的正常使用和执行。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和身体康复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着较高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东辉,丘海轶.我院2011年小儿科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点评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180-181.

[2]何鸽飞,胡咏华,黄娟娟等.评分制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模式的建立与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4):346-349.

[3]周新,侯嘉娜,袁丽萍等.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处方点评质量管理的实践[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13(1):74-76.

[4]李静姿,路敏,周颖等.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点评工作模式的实践[J].中国药事,2015,29(11):1208-1211.

[5]任小平.我院开展抗菌药处方、医嘱点评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海峡药学,2014,26(2):159-160.

[6]耿丽平.处方点评制度对医院门诊、急诊处方合理用药的意义[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4):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