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究

高伟平

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四川成都610101

摘要:高职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给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建筑工程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但随着建筑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建筑类高职教育教学难以满足建筑市场的需要,不能满足建筑企业的需要。因此,加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前言

目前,伴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建筑行业也渐渐成为我国的热门行业,而我国对于建筑工程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建筑行业对于该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做好高职学校建筑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建筑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好建筑工程类课程的教育改革工作可以培养大量综合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能够更好为社会服务的精英与人才。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形式化”

建筑工程管理属于工程经济学的范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比较注重理论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学习的方式比较被动,教师主要是以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下,高校引进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设备,在课堂上师生进行了好的互动,但是在课程知识方面存在内涵缺失的问题,教学的改革只是流于形式,教学的效果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1.2教材的选用不够合理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在选用教材时,应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在对多个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在教材的选择方面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有的院校选用的教材比较老,有的选择的是混拼的版本,比较侧重于对经济技术方法的教学,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比较欠缺。在选择教材时,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应有一定区别,根据当前社会对建筑管理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教师应保证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在课程安排方面,应注重逻辑结构的优化。很多学校没有考虑到教学的任务,教材缺乏可读性,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1.3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很多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师都缺乏专业的资质,这些教师一般都由经济类专业教师代课,或者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教师代课,这些教师一般只具备单方面知识,没有掌握全面的技术,无法做到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的融合,而且知识结构并不合理。具有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资质的教师数量较少,这降低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在当前社会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及其匮乏,而各大院校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降低了教学水平,而且无法满足社会对建筑管理人才的需求。

2教学改革的程序步骤

2.1明确教育目标

任何专业课程教育工作的第一步,都必须要先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只有确定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后续的教育工作才具有前进的方向,第二步,则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方案,只有制定了完整的教学方案,教育计划的实施才具有规范的标准与具体的实施步骤,最后一步,则是需要确定专业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教育目标的确定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可以确定人才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教育目标的明确是最重要也是最早的一个步骤。

2.2选择适合的教材

为了培养全面型人才,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考虑全面,教师应保证学生掌握经济学原理,还要掌握经济技术方法,这可以很好的解决建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实质问题,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在当前教材市场没有完全满足全面型、综合型要求的建筑经济学教材,这种状况要求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体现出“综合性”。本科与高职院校在教材的选择中应有一定差别,主导教材的逻辑结构必须符合不同院校规划系列教材的要求,而且理论知识部分和理论实际应用部分应逻辑明晰。辅导教材,主要是提供相应理论知识应用的案例分析、实训内容及课程设计等,以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选定主导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同时,应配备合适的体现相关理论知识应用的习题、案例、实训,供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3构建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的构建是教学改革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其难度最高的一个步骤,教学团队的构建需要组合人员的完美配合以及工作明确且合理的分配,只有这样,一个教学团队才可以真正地发挥其作用。一般的教学团队都是由四至五个人组合而成的,然后选举一个领导能力较强的人作为该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在团队的教学过程中,每个成员不仅需要配合默契有效地完成个人的工作,还需要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的团队才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3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3.1优化课程体系

随着建筑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依旧按照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难以发挥出教学的有效性,最终给学生建筑知识的学习带来极大不利。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时,学校必须以学生就业为目标,针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对相关课程结构进行有效设计,对各类相关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根据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学校必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加大对各类实践器材的投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各类建筑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完善学生建筑知识结构。基于建筑工程类学科自身的特性,学校必须建立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并完善相关实训制度,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3.2改良教学方法

目前,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好发展,各类新型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建筑教学,这样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建筑水平,而且降低了学生学习建筑知识兴趣,最终严重影响课堂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分析,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景创设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能够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则加以引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3.3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培养建筑人才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企业需要,因此,学校可以与相应企业进行合作,师资共用,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专业人员为学生讲课,让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及社会需求,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企业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从实习的学生中选择优秀的人才进行专业培养,从而更好促进企业发展,最终实现共赢。

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要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还要选择适合的教材,学校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进修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很多高校的建筑工程专业教师都存在专业性不强的问题,缺乏相关的资质,而且掌握的知识比较片面,这不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还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技术的掌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炎建筑工程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

[2]刘凤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刍议[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8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