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 2

探讨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高超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土木建筑工程比较复杂,前期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者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设计建筑工程的结构、外观、形状等,根据建筑设计的图纸来进行施工,最后完成建筑工程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重点,不管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寿命长短,以及使用后的安全性,因此,建筑的建设要加强设计,强化施工过程,保证建筑的质量,提高其安全性和耐久性。

一、土木建筑工程结构安全事故原因

土木建筑使用一段时间后墙体结构承载能力会有所下降,不及时修补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使用性能多数是由墙体裂缝等结构问题造成的,这与工程早期施工技术以及后期维护有关,除此之外设计方案不足也会引发安全问题。土木建筑工程包含众多项目,增加了现场管理难度系数,在初期设计阶段,技术人员没有考虑工程的整体性,只是对单一部分进行强化设计,造成衔接困难,下面将引发事故原因总结如下。

1、设计和施工人员的错误

设计方案缺乏科学性是造成土木建筑工程结构安全问题的首要原因,设计图纸是施工过程的重要依据,一旦发生错误建筑物的安全性会降低,由于受力方向发生改变,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出现墙体裂缝。在工程开展前管理人员会对图纸方案进行审核,这部分资料出现问题的概率极小,多数情况下是现场操作工人原因造成的。土木建筑工程多数施工人员并没有接收过专业知识培训,对施工方案以及原理领悟能力差,管理人员并没有深入到基层对各项目开展进行监管,很容易出现修筑结构标准与图纸不符的情况。尤其是混凝土材料的比配过程,任何一项原料添加比例失调都会造成结构强度下降,这也是影响建筑物耐久性的原因之一。建材方面的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建设团队为获取更大的利益,将质量强度达不到标准的劣质材料掺杂其中,冒充合格产品,为工程使用阶段留下了安全隐患。

2、法规不完整,管理机制不完善

有关于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中存在很多不完善的项目,很难对施工流程产生约束力,已经制定的法律也很难在基层得到落实。管理人员更是将工作重点放在施工技术方面,从而忽略了对人员的监管。土木建筑工程在成立初期投入的人力以及建设资金较多,但建成后却很少对其进行维修养护,结构裂缝在形成早期可以通过修补方法使之恢复原样,承载性能也完全可以达到建设阶段水平。但在现实中此部分工作往往是被忽视的,结构问题在不影响使用之前是不会得到重视的,小问题堆积在一起后最终造成安全性降低。

二、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策略

1、合理的设计理念。

1.1、结构设计零缺陷观点

对结构设计一定要追求科学合理,任何一部分结构存在缺陷都要对其进行优化处理。零缺陷理念很难一次设计完成,为保障工程建设阶段拥有合理性,可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找出其中可优化的项目,再次进行设计。方案中不单要体现出安全性与耐久性,在此前提下还应节省造价成本,大量选用新型建材。将设计方案也施工现场相结合,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预测,探讨出解决方案。这样可保障工程连续进展,并不会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中断。对建设区域常发生的自然灾害要做出防御对策,充分考虑使用借用阶段的稳定性,为工程提供保障。

1.2、编写出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文件

在设计工作开展前,业主方应给出准确的执行标准,对土木建筑工程结构强度以及使用年限做出规定。设计人员严格执行此类文件开展工作,可避免发生建筑结构审核不达标的情况,墙体等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重量,对此进行设计时可通过计算得出最大承重范围,并适当做出强度增大处理。要考虑土木建筑是一个整体,对各项结构进行优化也是为提升安全性与稳定性,不同等级建筑材料的衔接方案在设计中要有所体现。管理人员在明确这些注意事项后需要将其编入施工技术文件中,对文件落实情况进行监管,确保设计工作在指定标准上完成。不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场地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在编写文件前需要对基层情况进行调查。

1.3、土建结构质量的系统式预防

预防结构质量问题发生要从基础建设出发,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案。预防工作要有规划的开展,技术人员应明确工程开展不同阶段的控制要定,将市场竞争压力引入到质量控制环节中,可使工程更符合建设行业发展规律,使用安全也因此得到保障。预防是从设计源头发现和解决问题,因为检验时缺陷己产生,要求土建结构的质量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土建的质量管理强调标准和组织的作用,主要通过标准的制定贯彻,强调土建建筑结构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改进产品,满足用户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到我国的质量管理现状,更应该注重实效,不断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

2、严格土建建筑结构的质量管理。

2.1、进度控制

经过实际调查了解到,质量标准与工程进度控制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对工期进行控制时,要严格遵从工程合同,单独规划各项目,将施工所用时间与工程强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来。进行到复杂的建筑结构时,可适当减缓施工速度,严格检查各项工序是否到达合同要求。混凝土类建筑材料浇筑完成后需要经过一段养生时间,此阶段继续开展后续施工会影响到结构强度,因振动生成的有害裂缝也不容忽视。但不能完全停止建设,只是避免新浇筑结构受到损害,其余项目可正常进展。工程团队应设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体现出质量控制与工期节约。选择交叉进行的施工方案,在人力资源与建筑材料方面也要科学分配,每次使用机械设备前都要对其安全性进行检验,以此来保障土木建筑工程结构安全。除安全性与耐久性之外,控制进步还能节省造价成本,对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2.2、土建结构工程的检测与维护

土建工程使用阶段也需要制定完善的养护制度,混凝土结构安全使用年限是固定的,若不定期检测细小裂缝很难发现,仍投入到使用中,裂缝逐渐增大,建筑结构承载能力会有明显降低。检测维护工作开展是有一定原则的,以承重结构为主体,在达到工程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对剩余部分进行优化处理,满足其余观赏需求。出现细小裂缝时可使用混凝土浆料来灌浆加固,经过处理后的建筑强度可与建设初期一致,使用时间也因此得到延长。施工材料也在检测范围内,以钢筋材料为例,需要对直径规格重点检验,并结合总承载力计算是否具有耐久性。在材料的检测这一项上,要掌握信息,了解土建建筑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不断健全材料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体系,从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要求。

3、调整结构安全设置。

首先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我国土建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较低,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其次是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把土建建筑的结构质量管理已经融入到工程质量管理控制中,确保土建建筑的社会实效性,才能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才能做到不重复建设,计算土建结构设计规范的概率,探求一种可靠的设计方法,确保土建建筑结构体系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得到保障。

结论

由此看来,我国土木建筑工程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建筑结构的与耐久性还需不断进行完善提高,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使政府满意、人民放心。

参考文献

[1]张峰.土木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J].山西建筑,2016,42,(34):56-57.

[2]朱敏.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思考[J].建设科技,2017,(0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