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提高乡村住房安全及未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简述提高乡村住房安全及未来

穆亚哲

西安市临潼区建筑工程公司西安市临潼区710600

摘要:农村危房是指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鉴定属于整栋危房(D级)或局部危险(C级)的房屋。属整栋危房(D级)的应拆除重建,属局部危险(C级)的应修缮加固。危房改造应执行“三最两就”原则,即“三最”,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两就”,采取就地、就近重建翻建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乡村住房;混凝土/砖结构;安全;绿色建筑

一、我国当前(本文以北方为主)乡村住房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地区公民住房条件逐年提高,部分地区住房安全问题已彻底解决。自建国以来我国房屋从一开始的土墙,到后来的砖瓦结构再到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建筑安全技术形态。我们很欣慰的看到66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总高度646米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总高度632米上海中心大厦。当代我国城市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为主,但随着全球资源匮乏加剧传统以砂石等为原材的建筑形式逐渐离开人们的视野。回到农村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以砖瓦房为主,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建筑方式也有了一些改变但依然处在无规则阶段。建筑结构是否安全或安全程度如何取决于包工头的良心和户主的投入。

二、现状住房结构安全

据百度人口数据我国乡村常住人口5亿766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41.48%。从汶川及玉树地震情况来看乡村住房安全形势堪忧,尤其处在地震带上的乡村。近些年已很少出现非建筑自身原因导致的房屋安全问题,但是依然存在山区或处在地震带、泥石流地区的乡村。国家给出的解决办法鼓励是搬迁,新建住宅。

三、现有乡村建筑施工能力

乡村地区盖房主要以农村劳动力为主,取材为砖、砂石等天然材料,施工以包工头为主。可以说无任何法律约束条件。如果说没有自然灾害等原因这房子可能上百年都没事,但是生命是无价的所以建筑抗震能力的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之路。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这就影响了户主对于建筑安全的要求,经济时代任何劳动需要经济报酬,所以“资金”在建筑结构安全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危房改造的迫切需要

我们国家现在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最终我们要迈向共产主义,因而不能嫌贫忌富。从社会和谐角度讲乡村住房安全尤为重要,国家近些年也推出了一些鼓励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一些地区提出了改造资金补助政策。

从社会经济角度考虑危房改造能带来就业,增加税收,接纳城市富余劳动力。当然最主要的是能提高我国公民的居住安全。

五、改造后的建筑应具备什么?

首先最基本的新建建筑应该满足安全的要求,我国建筑业要求的抗震级别可以引入乡村建设中来。

其次当代社会治污减霾问题严重所以只要是新建建筑就必须考虑绿色节能、无污染建筑。要多考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或不使用化石能源。注重轻质、安全、环保类建材的使用,国家宜推广补助甚至立法要求新材料、新工艺在乡村危房改造中应用。

建筑最重要的功能是居住,我国大好河山应该需要有能配上这么好风光的建筑。因而我认为“个性化”应该是改造的一个大方向。千篇一律不符合群众的居住要求。

乡村建筑通常只要能满足居住安全要求即可,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希望乡村建筑能承担更多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居住。例如私人游泳池,太阳能供电设施等功能化需要。

种种迹象表面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因而新建筑需要能满足这类人群的一些特殊需要如医疗。最好能推行自然健康类居住,加强室内通风。近些年在城市中有一种室内新风交换机,完全可以在乡村推广,我们的邻国日本已经强制规定新建建筑必须全部配置新风系统。

现在社会大家都被“智能化”“AI”“VR”围绕着,因而新建筑也需要智能化,可以将此类建筑规划为“科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拥有新世纪头脑的年轻人不再拘泥在城市中,其中有部分年轻人群选择在乡村或城乡结合部居住。时代在变国民素质要求也在变,终有一天我国的公民生活水平会达到真正的小康水平。达到或超过全球平均生活水平标准。

最后我认为现在的新建筑应该具备“现代化”的标签,当然人为需要的“复古”是应该存在的。从外观、设计、施工、装修等方面应全面向城市建筑靠拢,甚至可以直接借鉴城市规划、设计、施工方面的经验。

六、怎样达到以上要求?

1、国家应从立法角度上引导、鼓励具备设计、施工能力的企业参与乡村危房改造工程。危房改造应执行“三最两就”原则,即“三最”,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两就”,采取就地、就近重建翻建的改造方式。必须由国家牵头确认,带动整个乡村建筑更上一个新台阶。此外国家应制定一些“惠农”政策,投资适当向农村倾斜。在设计、施工的专业实施阶段国家应该出台优惠措施,例如在工程造价、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这么做有利于农村市场建筑业的发展,有利于守旧建筑势力的退出,有利于我国乡村建筑的繁荣昌盛。

2、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已取得的经验可以拓展到乡村建设中来。例如当下城市建筑所遵守的一些规范、图集、强条等完全可以参考。鼓励、推进具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在此之前需要彻底瓦解以前乡村建设体系,将建筑施工交给专业队伍来搞。这样的话以前乡村高民建的劳动力面临失业,于是养老的问题就很突出。这其中需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3、人才是任何改革创新必不可少的。乡村建筑有着不同于城市建筑的一些特点,如果仅是少量的乡村改革那么起初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就目前社会发展来看乡村城市化是社会进程的必然发展之路,如何紧跟时代发展需要有智慧、有能力的专业人员运筹操作。

4、仅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可谓幅员辽阔。这里有不同的地质结构,有不同的民俗风情,有不同民族的生活部落。因而在整个乡村建设改革中需要一个不同的建设标准,乡村地区建筑寿命普遍偏长因而结构安全设计之标准应该高于城市建筑。并且应该提供质保,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安全。

5、我们知道任何建设活动都离不开监督部门,因而乡村建设更是离不开监督。由于乡村辐射面积大不可能成立一个像城市质监部门那样的部门,但却需要一个执行国家建设要求的智能部门,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协调配合或单独成立一个乡村建设监督部门用以落实。

6、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同样乡村改革建设也离不开人。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新的改革需要有新时代的建筑工人、机械、工艺、材料。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工人、质检人员、监理人、土建、安装等人员。这些人员须得解放思想,以新事物新要求的标准来做事。

7、乡村改革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终形成规模产业。其中突破口在于国家支持走出第一步,在市场促进作用下完成改革任务。最终提高整个乡村地区住房层次。

作者简介:穆亚哲(1987-04),男,汉族,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当前职务:技术负责人,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