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后残余的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人工流产后残余的处理

陈英

陈英

(福州市长乐妇幼保健院福建福州3502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残余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人工流产后宫腔内组织残留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清宫术的治疗,对照组实行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分别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达到96%,对照组则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16%,差异也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处理上,应当根据患者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重,阴道流血较多的患者,最好实施清宫手术,从而降低患者痛苦,并预防感染。但是,在不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中,可以给予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治疗,不仅效果相对确切,而且避免了手术带来的疼痛和风险。

【关键词】人工流产;清宫术;米索前列醇;残余处理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189-02

目前,对于大多数育龄期避孕失败的妇女来说,人工流产是一种补救性的方法。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工流产后宫腔内出现组织物残留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在临床处理人工流产后的残余上,存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等不同观点。在手术治疗上,一般以手术清宫为主。而在保守治疗上,主要为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等药物治疗为主[1]。因此,为了提高人工流产后残余的处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选取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人工流产后宫腔内组织残留物的患者,探讨人工流产后残余的处理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人工流产后宫腔内组织残留物的患者,年龄在18~36岁,平均27.5岁。停经在40~60d,平均为50.7d。在纳入标准上:(1)患者过往月经正常;(2)停经在40到60d左右;(3)经人工流产手术,术后阴道流血持续10d以上;(4)通过阴道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子宫腔内部存在残留组织,最大直径不超过3cm。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子宫肌瘤,或者子宫腺肌疾病等;(2)生殖道畸形的患者;(3)存在剖宫产手术史的患者;(4)哺乳期发生妊娠的患者;(5)对米索前列醇存在禁忌。以上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标准,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我院将以上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在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米索前列醇口服的治疗,每天口服两次,每次100mg,以7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B超监护下实施手术清宫,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对两组阴道流血和月经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血-HGG值。

1.3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和未治愈,其中,治愈:患者阴道流血停止,月经恢复正常,血-HGG值也恢复正常(低于2.67U/L),经B超检查,显示宫腔内部没有发现异常回声结构;未治愈:经治疗后,阴道流血没有停止,或者出血量超过200ml,血-HGG值出现上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分别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达到96%,对照组则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如表所示。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出现2例子宫穿孔患者,对照组中,5例恶心、3例呕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16%,差异也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在临床上,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相对常见,尤其是在近期剖宫产史、子宫高度倾屈等原因造成的人工流产中,术后发生宫腔残留的可能性比较高[2]。对于人工流产后的残余,一旦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不仅会造成阴道长时间流血,提高了盆腔和宫腔发生感染的风险,而且还才能在导致不孕不育的威胁,因此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在临床处理人工流产后的残余上,存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等不同观点。在手术治疗上,一般以手术清宫为主。而在保守治疗上,主要为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等药物治疗为主。首先,对于手术清宫来说,将会给患者带来二次手术之苦,对于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形成一定损伤。此外,再次进行手术,也会增加子宫穿孔的风险,加之阴道长时间流血,也会增大宫颈等部位发生感染的可能性,甚至对患者生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另外,对于人工流产残余的药物治疗,临床上一般应用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等药物。其中,米索前列醇能够在子宫内膜发生作用,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并造成子宫收缩。同时,该药物也能降低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从而溶解黄体。在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上,米索前列醇有助于绒毛组织的细胞加速凋亡,吸收胚物坏死组织,并修复内膜。也就是说,米索前列醇可以降低宫腔残留物的活性,并促进其排出,因此在人工流产后的残余上具有治疗作用。结合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人工流产后宫腔内组织残留物的患者。经过分别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达到96%,对照组则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出现2例子宫穿孔患者,对照组中,5例恶心、3例呕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16%,差异也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总的来说,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并且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处理上,应当根据患者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重,阴道流血较多的患者,最好实施清宫手术,从而降低患者痛苦,并预防感染。但是,再次清宫手术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也存在子宫穿孔的风险,所以在不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中,可以给予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治疗,不仅效果相对确切,而且避免了手术带来的疼痛和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志萍.浅谈人工流产近期并发症防范及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6(14):128-129.

[2]王志宏,杜金凯,周自秀,等.人工流产术后残留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5(27):2307-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