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习语翻译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中英习语翻译对比研究

王琛云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经常会遇到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习语翻译问题。本文将从中英习语作为研究的重点,对中英习语的差异、习语的特点以及中英习语翻译的对比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习语语言翻译的专业性,并为文化的传承及多元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跨文化习语翻译

一、引言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中所形成具有固定结构、在语义和语法上作为独立的单位来运用的表达方式,包括成语、格言、俗语。谚语、俚语等。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因而也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习语。翻译不但是把一种文字转换成另一种文字,还要特别注意原文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

二、中英习语表达的跨文化相似性

虽然英语和汉语有完全不同的音系学形态学和语言内在结构,但是我们在表达各自的习语时发现许多相似之处。不同种族的人们几乎是以相同的方式去观察事物表达思想的例如,在英语中有这样的习语:Nopains,nogains(不劳无获);asbusyasbee(像蜜蜂一样地勤劳)等等。从上面的习语翻译我们可以得知中文和英文在概念和认知意义上几乎是相同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上文给出的跨文化翻译在外延层面,语用层面以及言内层面是等效的这种现象叫做文化重叠,它极大的表明了成语表达的跨文化相似性。

三、中英习语表达的跨文化差异性

1.中英文化差异的根源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来源于劳动,归结于劳动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够产生不同的行为习惯,不同的行为习惯能产生不同的文化,此外,不同的思维模式又产生了不同的语言方式语言是文化观念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毋庸置疑,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产生于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人文理念因此,通过对英汉两国的主流思维模式之间的对比,来探讨不同的思维模式下形成的不同语言方式以及有差异的思维模式对翻译的影响,提出译者不能只停留在表观浅显的字面意思,而应该竭尽所能去挖掘深层次的意义,要放开思维,摆脱语言在表意和结构上的束缚,最终才能达到翻译的贴切传神文化差异的根源来源于思维模式的不同,而就个人而言,主要从以下四点总结常用的有差异的思维模式:①中国人注重伦理;英国人注重认知②中国人重视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国人注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③中国人重视直觉,欧美人重视实证③中国人重视形象思维,欧美人重视逻辑思维。

2.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思维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尤其体现于哲学语言文学宗教以及政治经济等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对比研究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异同,特别是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减少和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举措就中西民族来说,中国人重伦理重直觉重形象思维重整体,偏综合性,如兄友弟恭天人合一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等均体现了这一点西方人重认知重实证重逻辑思维重个体,偏分析性。

2.宗教信仰的不同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宗教信仰,能够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信奉佛教,推崇“因果报应”、“转世投胎”等教义,“借花献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临时抱佛脚”、“无事不登三宝殿”等习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西方国家大多信奉基督教,《圣经》被奉为经典,他们相信上帝天堂魔鬼地狱等的确存在,所以创造了更多能反映宗教信仰的习语在语言中,如:gotohell(见鬼吧,用来表示对某人某事的倦恶),intherightchurchbutinthewrongpaw(进了对的教堂,坐了错的椅子用来表示总体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有小的瑕疵。

3.生活地理环境的不同

生活在不同的生活氛围中,当人们在对同一件事物进行认知辨别时,不同民族之间就会存在差异;而在语言文化当中,对于一些事物的表达也蕴含丰富的内涵情感,给人以不断的遐想空间简单举一个例子:英国是公认的岛国,其四面环海,由此英国人都喜欢航海,所以在英语语言中,有很多习语都是与大海相关的比如,短语中有:aseaofclouds(云海),aseaoffaces(人山人海)等;精辟短句有:Asmallleakwillsinkagreatship.(小洞不堵要沉大船)Hoistyoursailwhenthewindisfair.(海风决扬帆)等等而对于中国来说,是公认的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我国习语大多与农业息息相关,如:“五谷丰登”、“对牛弹琴”、“揠苗助长”、“依葫芦画瓢”等由此可以看出,习语源于不一样的文化背景。

四、结束语

习语是人类各民族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达形式,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每一条习语都有其独特的出处,它们并非自然而然的出现,它们有自己的历史,而且这些历史值得我们学习。只有了解纯正的西方文化,对中西文化有较好的沟通与连结,才能真正鉴赏和理解两个文化中习语的用法,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何做好中英文之间的翻译,不仅要求我们有扎实的汉语,英语基本功,还要求我们对两种文化进行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范存忠.翻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段玲.中英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57-59.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作者简介:王琛云,女,1992年生于云南大理,现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