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治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1
/ 1

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治要点

程强

(四川省西充县人民医院,637200)

胸闷变异性哮喘是儿童常见病症,发病率高,且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存在较大影响。因此,我们要尽早诊断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症治疗,改善预后。

什么是胸闷变异性哮喘?

胸闷,属于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很多疾病均可发生。这种表现,主观感受描述多种多样,有时描述为胸部憋闷感、紧缩感、胸部不适,也有描述为似乎重物压在胸口,自觉呼吸不畅等,很多时候通过深呼吸或者叹息样呼吸,缓解该症状。

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是指以胸闷为唯一或者主要症状的新型哮喘亚型,且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

胸闷变异性哮喘如何诊断?

儿童CTVA,起病隐匿,一般无咳嗽与喘息等典型哮喘症状,加上患儿年龄小,不能清楚表达胸闷症状,而且常常混杂有感染性因素。因此,我们在诊断时,尤其注意,需综合考虑。

(1)临床特征方面。胸闷或者长叹气一般作为唯一或者是主要症状,症状持续或者反复出现,夜间与晨起更加明显,夜间容易憋醒,大多数可自行缓解。部分患儿伴有少许咳嗽,但是由于无典型喘息症状,发作时,肺部并无哮鸣音,既往也没有喘息发作病史。也有部分患儿存在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部分患儿发作时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可以伴有湿疹与特异性皮炎病史,经X线和/或CT检查,未见明显的器质性改变。一般来说,区镇、止咳药或者抗生素治疗并无明显作用,但是,平喘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或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效果明显。

(2)肺功能检查方面。关于儿童CTVA,仅仅依靠临床症状及查体,难以明确诊断。为了减少漏诊、过度诊断,我们可通过肺功能检查,辅助诊断,判断患儿是否伴有呼吸道高反应性(AHR)或者可逆性气流受限。一般情况下,CTVA通气肺功能检测呈正常状态,部分患儿伴有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以一秒率降低、FEV1低于正常值的80%为主要表现。同时,呼吸道反应性普遍升高,或者可见明显可逆性气流受限。另外,支气管激发试验呈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或者2周内平均最大呼气流量(PEF)日间变异率升高超过13%。

(3)胸闷病程。一般来说,胸闷反复性发作时间超过8周。一方面,由于儿童急性感染,便可能引起胸闷与气短等症状,因此,基于既往无喘息病史的前提下,急性期胸闷不应该首先考虑是哮喘。另一方面,感染后胸闷多由感染后AHR引起。美国的胸科医师学会指南中指出,基于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呼吸道黏膜上皮因炎性介质引起广泛性、破坏样损伤,呼吸道伴有广泛的炎性浸润,可表现出短暂性AHR。另外,呼吸道病原促使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下降,损伤M2受体,促使胆碱能神经亢进,诱发AHR。有研究显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后,AHR发生率约为63.8%,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的肺炎,AHR发生率约为33.3%。由于存在AHR,促使机体表现出慢性咳嗽与胸闷等症状。另外,也有研究显示,急性起病胸闷以及气短儿童发多数并发呼吸道感染,病原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AHR具备自限性,一般感染后AHR持续时间低于8周,有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者AHR可持续6个月。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儿童CTVA的诊断标准归纳如下:(1)胸闷或者长叹气持续或者反复发作时间至少8周,胸闷是唯一或者主要症状,并无哮喘典型症状,如慢性咳嗽、喘息与气急等;(2)胸闷发作时,肺部听诊无哮鸣音;(3)胸部X线和/或CT检查显示,并无器质性改变;(4)支气管激发试验呈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2周内平均PEF日内变异率超过13%,应该至少符合其中1项;(5)支气管舒张剂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6)排除由于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与精神因素所致的胸闷。

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治疗办法

CTVA,特别复杂,疾病危害大,困扰很多朋友,危害肺部健康。疾病发作期间,咳嗽症状严重,干扰病人正常生活。对此,我们要谨防该病。若是出现不适症状,应该尽早到医院去检查就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物治疗,采取营养与心理支持疗法辅助治疗,必要时,需要输液治疗,配合应用氨茶碱激素等药物。现目前,儿童CTVA治疗时,一般选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根据病人哮喘控制水平,明确及调整治疗方案,一般需要至少8周以上。患儿停药后,若是复发,需要长期用药治疗。CTVA初诊时,一般未给予规范治疗,加上症状顽固,难以缓解,应该直接选择第三级治疗方案,推荐初始治疗时选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阻滞剂复合制剂或者是联合白三烯调节剂。儿童CTVA,随着病情发展,可能演变为典型哮喘,病程较长,而且呼吸道反应性高,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一般来说,我们可通过长期吸入激素,控制病情发展。另外,用药期间,注意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饮食宜清淡。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我们应该尽早诊断,尽早发现,并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方案进行治疗,早期控制病情,改善预后,促使病人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