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危机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费晓丽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矿务局职工总医院重庆400700)

【摘要】目的:对护理管理中危及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住院患者120例成立对照组,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住院患者120例成立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危机管理,进行两组患者焦虑状态、不良事件发生率、工作满意度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护理工作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开展危机管理可提升护理质量,这不仅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还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危机管理;护理管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338-02

近些年我国医护矛盾愈发突出,医患关系日渐紧张,各种纠纷发生率逐渐上升[1]。出现医患纠纷不仅使正常治疗无法进行,还会影响正常医疗活动的开展。危机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为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我院护理部在护理管理中开展危机管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住院患者120例成立对照组,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住院患者120例成立观察组。对照组包括58例女、63例男;患者年龄范围19~74岁,平均(42.7±8.7)岁;其中24例为呼吸系统疾病、16例为消化系统疾病、32例为循环系统疾病、18例为泌尿系统疾病、22例为血液系统疾病、8例为神经系统疾病;21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42例为高中、18例为初中、48例为小学及以下。观察组包括57例女、63例男;患者年龄20~76岁,平均(42.3±8.8)岁;24例为呼吸系统疾病、16例为消化系统疾病、32例为循环系统疾病、18例为泌尿系统疾病、21例为血液系统疾病、9例为神经系统疾病;23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30例为高中、20例为初中、47例为小学及以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危机管理。对两组患者焦虑状态、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其中护士长和责任护士进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统计。两组患者焦虑状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焦虑状态越重则得分越高。50分以下为无焦虑状态、50分以上为有焦虑状态。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法进行满意度评分,其中对我可护理工作很满意对应10分,不满意我科护理工作对应0分、

1.3危机产生因素和危机管理机制构建

1.3.1护理危机产生因素①社会环境:在社会环境的强制性约束下,医疗工作者面临较大压力,而医疗工作具有高风险、高科技等特性,实际中广大患者的需要难以得到充分满足。②服务对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形成强烈的维权意识,无意识的言语有时被患者视为侵权,进而引发护理危机,并对护理工作产生影响。③技术质量:因缺乏临床经验,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一些护理人员无法有效护理常见护理问题,进而导致护理差错的产生,最终引发护理危机。④法律和思想意识淡薄: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医疗文件的重要性,护理工作中没有形成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缺乏深刻认识,职业道德缺乏,进而出现护理危机。

1.3.2危机管理机制构建①危机文化:将危机文化融入到医院文化建设中,在构建危机管理教育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护理人员开展危机管理教育,让其了解到在阻止危机爆发中危机意识的重要作用,并从护理工作实际出发,时刻警惕工作中的危机,实现自身危机意识的提升。②对护理危机预测机制进行构建:主要包括收集护理信息、分析收集到信息、预防和控制护理危机三个部分。③对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进行强化,促进相关制度的落实。应当对相关医疗法规教育进行强化,促进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的提升,进而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贯彻医疗操作规程。另外还应当对职业思想教育进行强化,通过职业道德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实现服务质量的提升,形成对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的有效培养。④情况调查:危机出现后要迅速和当事人进行沟通,尽快实施调查工作,建立基本的调查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对应急措施、相应政策进行制定。⑤抚慰受害者:获得报告后,应当安排相关人员对受害者情况进行了解,在了解受害者意见同时主动担起责任,安慰受害者,将需要的服务尽可能提供给受害者。⑥和媒体进行沟通:应当把尽早与媒体开展沟通,通过有效合作尽可能减少不利于医院的报道,产生积极的、正确的社会舆论。⑦危机管理恢复阶段:及时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依据事件的起因和发展,采取相应改进和防范措施,促进护理人员危机应对能力的提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中使用SPSS21.0软件,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更轻、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焦虑状态对比

3.讨论

危机管理最初在国际政治和外交中应用,随着时间推移该项管理开始运用于临床管理[2]。通过开展危机管理,能够以医院正在面对的危机和可能发生的危机为基础,对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行制定,进而实现控制和预防的目的。通过管理危机后的处理方法,能够促进危机事件产生负面影响的降低,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3]。我院护理部在护理管理中开展了危机管理,这不仅使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对危机事件形成深刻认识,还使得有效的危机管理制度得到构建,让相关制度能够得到真正落实,进而实现整个护理水平的提升[4]。同时在日常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能够提升认识,实时预防各种危机事件,通过尽快处置危机事件避免危机发展恶化,让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更好保障[5]。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护理工作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管理中开展危机管理可提升护理质量,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石宁.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4):31-32.

[2]徐华.医院危机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6):660-662.

[3]刘淑萍.危机管理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43-145,148.

[4]林丽萍.危机管理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96-98.

[5]程琳.浅谈危机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11):74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