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陈晓东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陈晓东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事关国家发展大计的重要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本文试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入手,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借鉴国内外理论和实践探索经验,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可见,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精神不强;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心理压力加大,矛盾冲突增多等等。

当代大学生思想方面出现上述种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当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的:

首先,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思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各个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对大学生产生着的不良影响。以上国际国内形势的种种变化,导致大学生思想有起伏,如何解决好以上出现的新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其次,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第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位急需提高。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转变,高校工作重心偏重于招生、就业和科研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边缘化,学生普遍存在“实用至上,理论无用”思想,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常在整个学校工作中被边缘化,甚至被忽视,因而遭遇“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

第二是高校合力育人的有效机制尚待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应包括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它要求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然而,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学校思政工作队伍之间等缺乏系统协调,不能全面的发挥育人功能。

第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深化。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同学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内容空洞、教材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教学模式僵化、手段落后、方法单一,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致使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难于发挥。

第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三支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受教育体制和学校管理方面的影响,目前这三支队伍之间缺乏系统分工,存在着交叉、各自为阵和教育缺位的矛盾境地。

最后,学生自身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因素

当代大学生一般都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和班主任教育模式的转变导致很多大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后,无论生活方式、学习方法,还是人际交往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同时也会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据我长时间的观察和走访,在大学生中间普遍存理性思维相对缺乏,对深层次人生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相对不足,心理的稳定性与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差,学习态度消极,对大学生活感到茫然,甚至无所适从等方面问题。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网上交流,Email、QQ等成了许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过度迷恋于虚拟世界,而轻视与人交流,等等。这些因素都对大学生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它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最根本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了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除了生产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这些根本条件外,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思想和论述,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供基本思路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A.V.费根堡姆和J.M.朱兰。其基本概念是:以顾客为中心,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对全面质量、全过程以及全员参加的“三全”进行优化管理。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我们可以从全面质量—全过程—全员参加的“三全”角度,建立全员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重视第一环节——全面质量。所谓全面质量,应该是基于培养出质量合格的“产品”,即合格人才。这一切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没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开展,很难培养出德才兼备、具有民族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可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理论基础。

第二,重视第二环节——全过程。人才培养是一个“产品”生产过程,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是一个完整的“产品生产周期”,包括招生(进原料)→在校教育(加工生产)→毕业考核(产品检验)→毕业就业(出厂)→毕业生信息反馈(质量追踪调查),时间周期长、连续性明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全面科学,就要把握好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培养经得起社会实践检验的合格“产品”。

第三,重视第三环节——全员参与。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要求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各部门人员都要树立“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全面质量管理观,彻底打破过去片面的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的误区。

(一)积极发挥社会、家庭和高校的三大主体作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政府等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资助贫困大学生、指导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是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要当好子女的第一任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修养给子女做出表率,同时不仅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培养子女的思想品德,为大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我们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立足实际,高起点、全方位地构建起社会、家庭和高校三大主体之间高度统一、协调配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平台,充分释放出三者的叠加效应,达到1+1+1>3的目的,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一方面要从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和注重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拥有覆盖面广、体系完整、深入基层的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和渗透力。

(三)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理论教学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改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践教学,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另外,特困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就业问题等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心坎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建立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首先明确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要靠队伍,要靠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障。同时学校应建立完善队伍建设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其次,制度是行动的保障。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制度,是提高队伍素质,保证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

(五)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树立自我教育意识,积极配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从个体自身和培养的特点上来看,自我教育是增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衡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教育教学中,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盾是始终存在的,教师总不能和学生终生相伴,最终必须靠学生自己去辨析。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再好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排不上用场。因此,作为教育环节中重要一环——受教育者的大学生要重视养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作用,主动配合学校和老师,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