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的父亲角色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幼儿教育中的父亲角色探讨

李剑

李剑唐山师范学院

【摘要】父亲角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但在现实中发现父亲角色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父亲参与家庭教育不够、父

亲对幼儿的教育态度和认知欠缺等现象。在新时代,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父亲角色的扮演,促进孩子个性完善,健康成长。

【关键词】父亲角色幼儿教育父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7-0055-02

一父亲角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或母亲往往会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对子女施加不同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参与到孩子生活中的父亲使孩子在陌生情境下更为自信、焦虑更低;能够更好的应付沮丧;在母子关系外,更能获得独立感和身份感;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同情心的成年人;具有更高的自尊和学习成绩;更为社会化。土耳其阿狄家庭教育暨康复中心心理研究人员加利斯撰文称,从出生到入学前,父亲在子女的心智发展、情绪及适应周边环境的能力发展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他还指出,以协助子女人格成长而言一位尽责父亲对子女的照顾较母亲对子女的照顾可增加25%~30%的正面成效。

父亲性别行为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获得性别角色具有很大影响。美国著名的心理教育学家尼金·玛洛娜女士曾指出,当女儿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后,她会把父亲作为生活中关系密切,甚至最为重要的感情联系的纽带,父亲的言行举止往往成为女儿的“明镜”,正是父亲常常会发出具有深刻影响的信息,使女儿的眼睛变得“明亮”起来,并且使其适应生活的独立感和自信心也日益增强。甚至有研究还认为,女孩成年后的性别行为和婚姻关系也更多地受早期与父亲关系以及父亲独特的性别行为的影响。

父母在孩子游戏中不同的参与方式也会影响孩子形成不同的个性品质。研究发现,有父亲的陪伴和指导,孩子能够玩得更积极、更科学和更安全,有利于男孩获得男性气质和处事的方式,促进孩子的多元化发展。而且父母抱孩子的动因也有不同,母亲抱孩子主要是为了照顾他,而父亲抱孩子则是为了同孩子游戏、玩耍,为了孩子多探究周围世界。常与父亲接触的孩子,显示出勇敢、强悍、意志坚强等特征,有更强的生命激情。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常表现出自卑的情感特质和性格特征,还伴有焦虑、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这类儿童抑郁、孤独、任性与依赖行为等较为普遍,有些专家将其称为“缺乏父爱综合症”。研究还发现,父亲缺失的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欠缺。

二父亲角色参与幼儿养育的现状分析

1.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时间投入

通过对30位3~6岁幼儿的父亲们进行了访谈调查发现,父母配合幼儿园教育和家庭幼儿教育的,妈妈的参与程度远远超过了爸爸,甚至有70%的爸爸在淡出孩子的幼儿教育。不管是在父亲的主观意识上还是在客观条件上,多数父亲在现实生活中,与孩子见面交流的时间大大少于母亲。在每天的工作之余,愿意并能够与孩子相处的父亲占大部分,但每天与孩子沟通的时间超过2小时的却只有5位,只占16.7%,那么周末就是父亲和孩子们接触的最好时机,从调查结果得知:有休息日并能够带孩子出去玩的父亲占20%;而在休息日父亲与孩子各自忙各自的却有半数,占到48%;还有一部分是能够和孩子在一起,却是各干各的事情,没有实质的互动,父亲在家不管孩子,只管自己看报纸、看电视、玩电脑的占87%。在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父亲与孩子进行的活动方式很贫乏,87%的父亲表示与孩子在一起活动的主要方式为看电视。有的父亲认为周末是休息的时间,有时候小孩子会很麻烦,会耽误休息。

2.父亲对自身教育职责的认识

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家庭教育参与越来越少,对孩子的教育也很少过问。在调查中问到听说过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更聪明吗?90%以上的父亲说不知道,当问及父亲的教育对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时,有极少部分会回答“提高适应能力、勇敢、坚强等品质”的话,还有一部分父亲认为对孩子管教严格就是对孩子负责,在访谈过程中,84%的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时是应该讲道理,但是不能婆婆妈妈,就该有说一不二的个性,甚至采取打的管教方式。问到有没有打过孩子,80%多的父亲都承认有过,甚至有父亲认为对孩子实施这种方式的管教是最有效的方法。50%的父亲回答孩子的主要教养者是母亲;10%的父亲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应该是母亲的,40%的家长认为父母的教育作用是一样的,有母亲管教就可以了。

3.父亲对幼儿生活的参与

父亲角色不仅在教育方面的情况不如意,而且父亲们也缺乏对孩子身体上的照顾。在多数家庭里,母亲仍负责全面地照料孩子。一些父亲甚至承认从未给孩子换过尿布,和孩子交流往往是随意性很强,高兴时哄着孩子玩,不耐烦时躲得远远的。通过访谈,近90%的父亲觉得照顾孩子是做母亲的事情,对孩子的照顾是少之又少。调查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的细微小事,问到给孩子做上床睡觉的准备并哄孩子睡觉的只有三位父亲回答会做,那也是偶尔母亲比较忙脱不开身的时候,照顾孩子吃饭穿衣的也同样是这种情况,当孩子生病时带孩子看小儿科医生的还有几位。对孩子的照顾方面几乎是母亲占了绝大部分,问到孩子的某些习惯、个性时,父亲又是无从说起。只有33%的爸爸经常和孩子共同阅读、讲故事;孩子病了,只有27%的爸爸会带孩子去医院,大多数时候都是妈妈带孩子去。

三强化父亲角色扮演的策略

1.加强父亲角色的自身学习

父亲角色的获得是需要一个终身学习、毕生努力的过程。父亲角色的学习,不仅指“为人父”的责任承担,而且指“父为人”的处世立身的人格修养。这就意味着初为人父的新爸爸们要重视“为人父”的资格,重构自我,重新成长。不断完善“父亲”角色。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育人责任。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孩子,使得他们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一个科学的指导和正确的方向。父亲的才干不仅表现于学识、智慧、技能和力量,而且善于营造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为自己学习如何扮演父亲角色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教育领域中,网络也为父亲们的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创造了条件。父亲角色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决定了扮演好父亲角色更多要依赖于“自省”。通过反省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内容等,与科学的育儿观做对比,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使自己的教育行为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为父亲角色学习提供必要的父职教育培训

父亲角色是否能够良好的扮演,不仅在于父亲自身努力,同时还需要外部的培训和教育。父职教育是指适合父亲需要的亲职教育,为父亲们提供学习教育与相互支持的机会,帮助他们成为负责任的父亲,更好地担当父亲角色。父职教育的途径有多种,目前以学校和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为主要载体对父亲们进行父职教育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学校要加大宣传和指导力度,举办各种活动,促使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来。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力量,提供一定的父职教育培训,也就是为父亲们提供学习教育与相互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成为负责任的父亲,更好地担当父亲角色。

3.为父亲角色扮演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可见的实际支持;另一类是主观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到尊重、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现如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家庭中的经济需要也在日益增长,父亲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面对新形势的同时,也同样增加了压力与责任。稳定的经济收入是父亲履行其职责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社会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为父亲们做好父亲本职工作提供帮助。而且政策的支持也为父亲角色的扮演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比如现在许多地区都有明文规定,达到晚婚晚育者有一定期限的陪产假,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不管是陪产假还是有薪陪产假的确立都为准爸爸扮演好父亲角色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theNationalCenterforFarthinghttp://ww.fathers.com/research/fathertime.html

[2]夏日新.爱心男人袋鼠爸爸[J].江苏卫生保健,2005(1):41~42

[3]张丽华.试论父亲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2):37~39

[4]CharlesFlatter.JamesM.Herzog.PhyllisTyson.KatherineRoss.Thefather’srole[EB/OL].http://www.sesameworkshop.org/parents/advice/article,2007.1

[5]孟育群、宋学文.常与父亲接触的儿童社交能力强[J].少年儿童研究,1996(6):12~13

[6]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3):263~263

[7]郭冬仙.现代家庭需正视“父爱饥渴症”[J].家教指南,2005(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