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二十年(1990-2009)食物中毒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永城市二十年(1990-2009)食物中毒分析

李杰

李杰(河南永城市卫生防疫站476600)

【中图分类号】R5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047-02

【摘要】目的分析永城市1990—2009年食物中毒资料,探讨本地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规律和特点,寻找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方法将20年食物中毒资料按时间分布、空间及人群分布、中毒食物、致病因素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年间永城市共发生食物中毒事故76起,涉及就餐人数902人,发病599人,死亡3人;二、三季度高发;城区发生起数大于农村发生起数;中毒食品以肉类及混合性食品为主;致病因素以微生物和农药化学性物质为主。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及食品从业人员培训、部门联动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是预防食物中毒的有效办法。建议卫生部制定、颁布《食品行业亚硝酸盐管理办法》,以规范亚硝酸盐生产、销售、使用诸环节的行为。

【关键词】二十年食物中毒分析

为探讨永城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寻找出有效的防控方法,笔者对永城市1990—2009年食物中毒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资料来源于1990年至2009年二十年间永城市卫生防疫站食物中毒调查资料及相应的调查报告。

1.2方法:以当时的《食物中毒诊断及技术处理原则》为标准,根据调查资料中实验室诊断结果或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诊断。对食物中毒的时间分布、空间及人群分布、中毒食物、致病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二十年间,永城市共发生食物中76起,总涉及就餐人数904人,发病599人,发病率66.4%,死亡3人,占发病人数的0.5%。(表1)

2.2时间分布:二十年间按中毒发生季节统计每季度均有发生,1季度7起,占9.2%,2季度19起,占25.0%,三季度36起,占47.7%,4季度14起,占18.4%。(表2)

2.3区域及人群分布:以食物中毒发生的所在区域计,东西城区为城区,其他乡镇为农村。以发生起数计,城区高于农村,以发病人数计,农村高于城区。(表3)

2.4中毒食品种类分布:以肉类食品、混合性食品为主,其次为不明食品、谷类食品、果蔬类食品、饮用水、其他食品。(表4)

2.5致病因素分布:致病因素中微生物占发生起数的64.5%、农药及化学物质占34.2%、有毒植物占1.3%,未见其他致病因素。农药及化学物质是引起中毒死亡的唯一因素。各因素涉及就餐人数及中毒人数分析见(表5)

3、讨论

3.1从表1可以看出,永城市食物中毒事故每年均有发生,且2001年以来发生起数有显著增加迹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有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卫生城创建工作的开展,永城市餐饮业卫生状况日益明显改善,但食物中毒事件却显著增加,这可能与市民法制意识、受害者维权意识增强有关。笔者参与了几乎所有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近年来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多为10人以下维权型举报案件,说明永城市食物中毒事件的增加是居民法制意识的增强,而非因食品卫生状况的恶化。

3.2永城市地处黄淮平原东部,四季气候分明,一般6月中下旬进入汛期,气候湿热,微生物适宜生长繁殖,食物易腐败变质,这是第三季度食物中毒高发的主要原因,本市发病高峰与沈阳相关报道基本相符[1],比广西省迟约一个季度[2]。

3.3从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分析城区高于农村(44:32),而永城是农业大县(市),城区和农村人口比例为1:5,差异特别明显。这可能与城区餐饮业特别集中、人口流动量大、人群卫生意识及法律意识较强有关。

3.4食物中毒人数农村显著高于城区(351:248),主要是几起农村宴席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涉及就餐人数较多有关。

3.5从中毒食品的种类分布分析,肉类食品及混合性食品占全部中毒食品的90%以上,未见水产品、菌类食品中毒案例,这可能与本地居民饮食结构有关。本市二十年间仅发生一起谷类食品引起的中毒,且是因为投毒(毒鼠强),中毒食品种类与本省其他报道有一定出入[3]。

3.6微生物为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49起),而农药及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26起)却是造成重大、致死中毒事件的主要因素。二十年间永城市亚硝酸盐而致中毒达8起之多,且其中3起涉及就餐人数即达301人;因亚硝酸盐中毒致死2人,危害极大。国内因之而致重大食物中毒事故也屡有发生[4],已构成了重大食品安全隐患。

4、意见和建议

4.1进一步加强全民饮食卫生的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餐饮卫生知识,自觉养成不买、不食用腐败变质及污秽不洁食品的习惯,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4.2进一步加强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教育,从使每位经营者自觉遵守各项卫生操作规程,不买、不卖、不加工腐败变质食品,从源头上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4.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餐饮行业的卫生监督管理,特别是夏秋食物中毒高发季节要加大监督检查的频次及力度,重点针对食品污染环节的关键点,规范其操作程序,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

4.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部门联动机制,特别是农业部门要严把畜禽动物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关,坚决杜绝病死、毒死、死因不明动物进入食品领域。

4.5建议卫生部制定亚硝酸盐的相关管理办法,以规章的形式约束生产、销售、使用诸环节的不安全行为。甚至可以探讨从食品添加剂中将其彻底删除。

5、结论

永城市食物中毒事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致病因素以微生物为主,农药及化学物质中毒是引起重大食物中毒的关键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及食品从业人员培训,部门联动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是预防食物中毒的有效办法。建议卫生部制定、颁布《食品行业亚硝酸盐管理办法》,以规范亚硝酸盐生产、销售、使用诸环节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崔景义,姜彭嘉.沈阳市2003~2006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公共卫生,ChineseJournalofPublicHealth,2007年05期.

[2]崔向东,林新勤等.广西2006年食物中毒流行特点分析及预防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第35卷第18期.

[3]王雪竹,王中州等.河南省1996-2000年食物中毒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12月第2卷第4期.

[4]刘大星,唐功臣等.2004-2008年国内化学性食物中毒文献分析.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3月第27卷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