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实验课教学入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1

七年级生物实验课教学入门浅析

周新华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生物实验入门

作为生物教师,也许大家都有亲身感受:上实验课感觉累。且特别是刚迈出小学校门,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更为好动,一进实验室就非常兴奋,充满好奇,总喜欢这里摸摸,那儿动动,如果对他们缺乏必要的严格训练,教者将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维持纪律,要求学生正襟危坐,不让动手就别动手,让你怎么做才怎么做。其实教者自己也知道,正是这种束缚制约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使得学生们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思想不足。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收获寥寥,教师却会弄得心力疲惫,实验课效果甚低。

在七年级生物实验课教学中,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既让学生在实验课中学有所获,又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与尝试,引导七年级学生实验课入门,行之有效。

一、先预习

上实验课之前,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要预习好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准备好实验自带的实验材料,只有让每位学生弄清了本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本实验的全过程,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教师事先就要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双手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片,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

二、强纪律

七年级的前几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因此应下大力气抓实验纪律,规范实验行为,培养实验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觉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自觉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能擅自离开实验室。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三、养习惯

1、要培养学生养成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在做实验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沾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实验过程中不得乱丢纸屑、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凳。

2、要培养学生爱护实验仪器的习惯。对于贵重仪器如显微镜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完毕用软布认真擦净其各个部分,镜头(目镜和物镜)必须用擦镜纸轻轻地擦,擦完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个物镜置于两侧,再将镜筒下降,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以免落灰尘,罩上镜罩,把显微镜放回箱内,固定螺丝要拧紧,镜箱要锁牢。严禁将教学器具如镊子、放大镜、剪子等带出实验室。

3、要培养学生节约实验材料习惯。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只要取一张如盖玻片大小的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

实践证明,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关心仪器和经常节约实验材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

四、重过程

不只重视实验结果,更看重实验过程。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从监管者变为引导者,指导学生的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者,监督学生是否讲话、是否按规定的步骤操作、是否损坏了东西等。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操作,不但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还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如显微镜调焦,徒手切片,盖盖玻片不出现气泡等操作,学生需反复操作,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要求学生做到先整体后局部,例如对一株植物的观察,要先外到内,由表及里;如对植物茎横切面的观察,自下而上;对根尖结构的观察,要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由外向内,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不要照搬照套教材上的现象和结论,要亲自动手实验,即使实验不成功也不要放弃,对实验异常现象,要积极思考,找出原因。

五、多激励

实验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程度不一样,接受起来有快有慢,为了保证取得一定的实验效果,我采取了培养“实验小老师”和生生相助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验之前,把各班分成八个大组,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参与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既解放了老师,使老师不会故此失彼,应接不暇,又锻炼了学生,实验效果很好。同时,多采用激励措施,鼓励每位学生都要亲自动手操作,改变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的怪现象。实验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放手,给学生自由,改变那种“一放就乱”的旧观念。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教师可提出一些与实验过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实验的快乐。实验中如果能穿插一些操作比赛,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也比较明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规范的实验操作,对今后的实验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也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效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