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李欣欣

李欣欣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及护理,肺功能情况改善明显,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37例,死亡3例。结论:做好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212-02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主要病理改变为肺间质纤维化,使肺顺应性降低,呈现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以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及双肺弥漫性病变[1]。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减轻,预防院内感染症状,改善血气指标,增加活动量时无气短胸闷等症状,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可有效提高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对我院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60.5±2.5岁。发病较隐匿27例,发病急骤13例,均有不同程度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气短,伴有或不伴有胸痛表现。其中Ⅰ型呼吸衰竭35例,Ⅱ型呼吸衰竭5例。

1.2方法与结果

药物治疗包括应用碘化钾、胰蛋白酶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37例,死亡3例。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注意休息,减少组织耗氧量,给病人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鼓励病人卧床休息,并将日常用品放置在病人易于取到的地方,以减少体力的消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湿度一般在50%~70%为宜如有条件,最好安排单间,减少探视、以防继发感染。采取舒适的半卧位或坐位,使横隔下降,肺容量增加,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与营养师和病人及其家属商量,共同制定病人食谱,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防止发生便秘,因便秘排便用力时,增加氧耗量,加重呼吸困难,也可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进食时可同时吸氧,避免进食时气短,而影响食欲,必要时也可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2]。注意做好口腔护理。

2.2吸氧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但二氧化碳无明显潴留,因此,应给予中、高浓度氧气,以提高血氧分压。同时要保证湿化给氧,注意湿化瓶内的液体量,一般液面达瓶体1/2左右为最佳,过少达不到湿化作用,过多则直接影响吸氧浓度。吸氧浓度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整,如病人病情严重,应做好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准备。

2.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的变化,如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注意病人神志的改变,发绀情况。监测动脉血气变化,评定氧疗效果。注意记录病人的每日出入量,观察有无皮肤粘膜干燥、渐进性虚弱等水、电解质不平衡的征象及体征。注意病人体温及血象的变化,以防继发感染的发生。如体温升高超过39℃,可予以局部物理降温,也可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及选用敏感抗生素,并观察药效及药物所致不良反应。

2.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

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有少量白色粘液痰,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做氧气雾化吸入、静脉输液补充水分以稀释痰液,教会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减少无效咳嗽。另外,要注意避免病人在进食或饮水后立即咳嗽,以防发生误吸,而且每日咳嗽、咳痰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过度疲劳,加重呼吸困难。对于剧烈刺激性干咳的病人,可遵医嘱给予镇咳药物,但应密切观察麻醉性镇咳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观察药物疗效[3]。

2.5心理护理

给予耐心细致的护理,与病人及其家属建立信任关系。耐心安慰解释,用温和的言语坦诚回答病人所提出的有关治疗及护理方面的问题,以及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解除病人顾虑,消除紧张心理,减少不良刺激,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看待“绝症”的思想,鼓励病人以坚强的意志振作起来,积极配合各项医护工作和得到充分的休息,可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松弛,倾听音乐等,并尽量安排每天在固定时间内做同样的事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帮助病人家属了解医院环境及病人的病情。

2.6健康教育

对于确诊的病人,心理遭受打击较大,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在长期患病过程中,应用大量的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体质较差,且产生不少副作用,出院前应教导病人不要过度疲劳,注意增加营养摄入,并定期回门诊进行有关检查。由于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充分教会病人进行正确的呼吸、吸氧、有效咳嗽等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2.6.1增强体质,预防感染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且易并发多种感染,而继发感染常是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的因素。因此,鼓励病人每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适当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呼吸新鲜空气,注意保暖,平时注意增加营养,补充食物中营养,静脉输注清蛋白、血浆及氨基酸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另外,嘱病人如出现体温升高、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选用敏感抗生素,予以有效控制[4]。

2.6.2呼吸训练长期的不正常呼吸,使肋间肌、呼吸辅助肌增强而膈肌活动受限,这种呼吸方式既不能改善通气和换气,又增加了体力消耗,并能加重肺功能损伤,所以对IPF病人进行呼吸训练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训练病人采取深而慢的呼吸方法,可以增加潮气量,有利于增加肺泡通气量,延长换气时间,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具体方法:让病人采取站立位(或卧位),双手放在下肋部,全身放松,用鼻深吸气至膈肌尽量下降,吸至不能再吸时屏气1~3s,然后用口呼出,双手往下轻压帮助呼气以利于腹肌收缩,尽量将气排出,一般每分钟可做6~8次,但应根据病人病情轻重进行训练,做完运动后应注意休息。如病情允许,尚可缓慢步行,停下来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再步行同时缓慢地呼气的方法,以控制呼吸。另外,松弛运动可使病人的肌肉紧张程度减低,从而降低耗氧量、二氧化碳的产生及呼吸速率。出院前应嘱病人经常复查动脉血气变化,如PaO2低于7.33kPa(55mmHg),应进行家庭氧疗,氧疗对于病情的控制,存活期的延长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应教会病人如何在家中使用氧气及有关注意事项,如注意氧流量的调节;不要在火炉或加热器旁边使用氧气;吸氧时不要吸烟;每天更换湿化瓶内液体,防止发生感染等。

3.讨论

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使患者症状改善,肾上腺皮质激素用至最小剂量而且病情稳定,能坚持定时在门诊长期随诊和治疗。能进行正确的呼吸,采取深而慢的呼吸方法,通过吸氧,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了解吸氧的意义,能正确操作。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能进行适当锻炼,机体免疫力增加,未发生肺部继发感染或肺不张。能够充分认识到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的副作用,遵医嘱服药,并能掌握骤然停药的危险性。

总之,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对呼吸困难程度和肺功能的改善,活动耐力的增强以及对患者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工作,提高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童全芳.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1):267-267.

[2]梁少卿.间质性肺疾病5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应用护理杂志,2010.

[3]魏娜陈艳林萍李善华.间质性肺疾病61例的护理[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

[4]缪静波.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3):3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