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对措施在机采血小板各环节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1

核对措施在机采血小板各环节中的应用

谢文英

(广西血液中心545005)

【摘要】目的:探讨核对措施在机采血小板各环节中的应用,减少错误的发生率。方法:列表统计在采集16211人次的机采血小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情况。结果:共发生错误702例,平均错误率4.95%,采取核对措施后,错误率由原来的9.64%,降低到0.95%。结论:核对措施在机采血小板各环节中有效可行。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核对;环节;措施

【中图分类号】R331.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09-02

随着一法两规的颁布实施,血液的保存和管理、血液成份的采集、对献血者的检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1】。尽管如此,血液从献血者血管到患者血管有着众多安全保障,但是如果血液采集人员在某个环节上未按操作规范要求进行细致的核对,就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09年是卫生部“一法两规督导实施的第三年,我中心在强调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持续改进,要求各科对本科室的关键点进行核对控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我科室在机采血小板采集各环节中实施核对措施的情况,回顾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资料来自2007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中心捐献机采血小板成功的16211人次。

1.2仪器和材料血小板的采集采用美国血液技术公司生产的MCS+血细胞分离机及配套一次性耗材、上海汾沃大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配套一次性耗材、科安比特公司的Trima血细胞分离机及配套一次性耗材;生理盐水、血液保存液为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批次器材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3方法

1.3.1列表统计在采集16211人次的机采血小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情况。

1.3.2制定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各环节的核对措施并实施。

1.3.2.1制定关键控制点及要求如下:

质量关键控制点要求

1.献血前献血者历史献血资料查询查询电脑资料符合献血要求,并签名

2.《征询表》内容填写双重核对,并签名。既逆流程核对(体检医生核对检验核对采血护士),和总核对,并签全名

3.装机,血小板采集整个过程一个护士连贯完成,另一护士核对,并签全名

4.贴条码,留样对血袋,留样管,留样小辫贴条码一个护士连贯完成。并核对与征询表,献血证上的条码要求一致。

5.各种记录表单记录着及时按要求填写,复核着复核后,签名。

6.血液、样管交接交接双方对数量、质量当面交接、核清楚,签名。

7.资料录入录入者录入后,复核者核对无误后,签名。

1.3.2.2严格按关键控制点及要求,在机采血小板采集的各环节实施核对措施。

2结果见表1,表2

注:x2=475.63P<0.05

3讨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6年采集16211名次的机采血小板中,错误发生702例,平均错误率4.95%,2012年最低,2007年和2008年最高,说明差错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努力地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将差错降到最低。在09年以后,采取核对措施后,差错率由原来的9.64%,降低到0.95%。说明核对措施有效可行。在实行核对措施过程中应该注意【2】:1)每一环节操作人核对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时接受资料,血液,标本人员要督导其正确与否,有异议暂停接受直至解决。2)每一环节核对人应及时,如实记录核对过程并签名,包括核对过程中发生的异议及解决方法和结果【3】。3)科长及科室质量管理员应对当天工作各环节执行操作规程进行督察,不规范或未按操作规程执行当面纠正并记录入科室质量检查。

参考文献:

[1]崔焱.静脉输液与输血//崔焱,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37。

[2]刘明莉,陈小岭,核对措施在采供血各环节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10,23(3):225—226。

[3]RidgeKA.Focusing.onJCAHOnationalpatientsafertygoals.Nurs-ing.2006.36(11):14-15.

作者简介:

谢文英,女,副主任护师,本科,从事血液采集及无偿献血招募、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