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坝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塘坝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李先武

宁洱县磨黑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宁洱665102

【摘要】塘坝作为我国农村的主要水利设施之一,不仅利用其进行防洪灌溉,而且很多塘坝在当地承载了牲畜饮用水水源地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塘坝还大部分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塘坝新技术应用前景十分看好。本文主要针对以往塘坝的缺陷,介绍现阶段塘坝的施工新技术及其应用,对塘坝的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塘坝;新技术;应用

前言

我国的水能开发已居世界前列,但是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稀缺,使得水资源的利用问题正在不断的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在注重水资源利用的同时还应切实加强保护。尤其是将其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水资源保护的最大化。因而加强原有塘坝的改造和新塘坝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这就需要加强对其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切实加强塘坝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

1.以往塘坝的缺陷及加强对其技改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修建的塘坝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且随着其使用年限的增加,其缺陷也在不断的凸显出来,尤其是渗漏问题、溃堤问题等最为严重,这些塘坝在当地的作用往往又十分重要,而往往由于缺乏对其的维护,导致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清理,所以为了更好地强化其作用的发挥,尽可能地避免其存在质量隐患,我们就必须在加强对其利用的同时注重对其的技改,才能更好地对其作用进行修复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塘坝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塘坝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是对以往老旧塘坝的修缮,还要结合实际需要加强新塘坝的建设,所以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在新旧塘坝修缮和建设中的实践,就塘坝施工新技术在新旧塘坝修缮和建设中的应用要点做出以下总结。

3.塘坝施工新技术及其应用

3.1小型塘坝地基(软弱夹层)的处理及应用

软弱夹层是小型塘坝地基中最为常见的地质问题,所以为了强化对其的处理,我们必须注重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才能确保所采取技术的针对性。根据具体的地质学知识,软弱夹层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下水顺着坡度较为缓和的倾角裂隙和断层的长期作用形成;二是结构面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而出现软弱夹层。对于以上这种经常在山区中可以见到的地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一是河床缓倾角以下软弱夹层一定深度范围内要求彻底清除,保证坝体稳定性、消除隐患,增加使用寿命。二是集中分布的软弱夹层应采取置换法,将其挖除之后注入混凝土,达到加固对其的目的。三是软弱夹层若难以清除,且在岸坡。就需要采取深嵌的方式提高坝头的稳定性。四是若河床下的软弱夹层难以清除,就应通过增加坝体重量的方式确保坝体的稳定性。

3.2混凝土在塘坝护坡加固中的应用

塘坝的建设加护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塘坝使用寿命的就是采用更良好的施工材料,才能从原材料上确保加固质量,并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切实强化对其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保障工程质量。就现代塘坝加固而言,护坡加固又是最为主要的内容,其加固最好采用混凝土,并切实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所以在制作混凝土时,首先就应对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且应尽可能地加强新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塘坝护坡加固中,就应选择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施工质量的提升,同时更好地确保护坡的外观。所以所选的混凝土材料应为清水混凝土施工所需的材料,且在制作之后及时的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该技术属于绿色混凝土技术,既能提高效果,又能确保护坡的外观,还能将施工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因而在确保混凝土制作质量的基础上,就应切实掌握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应用,并结合实际强化对其的优化和完善,最大化的确保护坡的加固质量。

3.3新型塘坝结构(底板)的开发应用

为了更好地确保塘坝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就应致力于塘坝结构的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坝体遇到水头高、泄洪功率大时,产生的泄洪消能问题十分突出。所以修建良好的结构优良的塘坝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下以新型的反拱型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作出分析:反拱型的塘坝结构(底板),这主要是结合实际需要对塘坝结构(底板)进行确定。具体的做法就是将键槽安装在板块与板块之间,且设置透水孔,具体的开孔率需要在底板设置过程中结合实际需要而确定。一般而言,底板和边坡处应采取反拱型的塘坝结构(底板),其不仅能将带键槽底板、透水底板、反拱底板的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而且还能有效的促进整个塘坝稳定性的提升。所以为了更好地强化对其的优化和完善,就应紧密结合其在塘坝中的动力荷载特点和稳定性的需要,考虑不同情况下给结构带来的影响,对这一结构类型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在设计中加强对其的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其结构的优化和完善,进而更好的促进其作用的发挥。此外,还有圆弧型的塘坝结构(底板),这一新型的结构主要在已建好的新型高拱坝中应用。但是目前对其的应用尚处于研究阶段,所以本文不做探讨,有待进一步考察和完善。

3.4生态塘坝护坡技术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尤其是在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下,传统的塘坝护坡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态护坡,我们就必须采用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就目前来看,塘坝的生态护坡主要采用的形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4.1水泥生态植基护坡

水泥生态植基护坡技术是当前的主要生态护坡技术之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多孔性材料进行施工,多孔性材料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强度,还要由固液气三相构成。所以固土材料的选择就尤为必要,选取胶结材料进行生态护坡就是一种不错的做法。主要是选用碱性较低的水泥和河沙制作胶结材料,并将置于植物土地物质间,而这样既能达到加固的目的,又能有效的确保植物旺盛的生长。

3.4.2土工三维植被网护坡技术

在生态护坡中,除了上述技术外,还有土工三维植被网护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采取活性植物与土工材料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其在塘坝坡面形成具有生命力的防护系统,利用植物生长的同时达到加固塘坝的目的,所以目前在生态护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塘坝的生态护坡技术对塘坝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促进水质的改善,提高塘坝内水体的净化效果,而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护坡,就会导致水体和生物以及土壤之间能量与物质的循环,将会对水生生物生长的环境带来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水的净化。二是采取生态护坡则能提高其透气性和透水性,尽可能地因此达到调节水平和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但是采取传统的护坡方式吸收的光照度较大,所以水体的温度也会存在较大的变化,而这就会给水中的生态平衡带来影响,而水文变化较大就会对生物的生存带来影响,甚至对食物链带来影响,使得整个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因而采取生态护坡,注重灌木和植被的应用,能有效的预防上述问题的出现,进而更好地达到护坡目的的同时更好地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4.结论

综上叙述的塘坝修建施工过程中塘坝新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其中有些新技术在应用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并且臻于完善,但是也有应用不成熟的新技术有待进一步验证发展,对于塘坝施工过程以及塘坝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柴杰.水利工程中大坝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4,5(10):10-11.

[2]柴涛.小型塘坝软弱夹层地基的处理技术及应用[J].今日科苑,2011,24(5):40-41.

[3]郑洁.塘坝生态护坡工程之必要性[J].生态文明,2014,3(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