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谢晓红

(青海省天峻县人民医院青海天峻817299)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7例腹部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23例,分别对两组采用针对性护理与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61%,实验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腹部手术临床应用频繁,患者的术后干预效果受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利用针对性护理能够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腹部手术;针对性护理;胃肠道功能恢复;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275-02

腹部手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多数患者在手术后,由于手术位置不同、手术创口大小不同,胃肠道的恢复效果也随之出现变化,多数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存在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出现患者恢复效果差,住院时间长等问题,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干预患者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但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的恢复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护理方式对患者护理效果相对较低,虽然能够保证患者术后的恢复与愈合,但无法针对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开展护理,为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效果,促进患者正常饮食,临床利用针对性护理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1-2]。本文对所选27例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对比,总结针对性护理在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27例腹部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23例。实验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44.53±11.47)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12.53±2.47)年,其中肝胆疾病5例,胃溃疡穿孔2例,脾破裂3例,肠梗阻3例。对照组男10例,女13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45.26±11.74)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11.53±2.47)年,其中肝胆疾病5例,胃溃疡穿孔2例,脾破裂3例,肠梗阻4例。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排除中途转院,排除意识丧失无法配合护理患者,排除非自愿参与实验患者,排除两组患者的例数、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利用传统护理,实验组加用针对性护理。包括术前针对护理、术中针对护理、术后针对护理。

术前针对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护理。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疾病特点、手术类型开展相关知识的讲解,利用床旁讲解的方式帮助患者了解疾病与手术特点,增加患者理解与依从度。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心理压力来源安抚患者,并在需要时与患者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术前准备护理,针对患者存在病史、药物过敏史对患者进行术前的手术准备指导,帮助患者清理毛发、对手术腹部周围进行清洁等,并引导患者进行术前检查。

术中针对护理:术中针对护理是指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麻醉,并在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患者存在异常情况,则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保证患者手术安全与手术顺利开展。

术后针对护理: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后,需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顺利恢复意识,如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则及时观察和处理,对出现创口出血、血压不稳等并发症的患者,则及时告知医生配合处理。术后患者需在术后2小时内不可进食饮水,在术后2小时后为患者进行流质食物的饮食,术后6小时后可叮嘱患者进食白萝卜汤,帮助患者排气,并在患者排气后为患者进行饮食调整,逐步增加流质食物中的固体食物含量,并在患者术后7日后进食高营养食物,直至患者正常排便,正常进食。术后6小时内,叮嘱患者半卧位恢复,并在术后1天后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叮嘱患者不可剧烈运动,并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酌情指导患者用药,并叮嘱患者出院后自检,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1.3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满意度评价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t检验,计数资料: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5.8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61%,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腹部手术是临床常用手术,在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疾病中应用,由于腹部存在复杂的血管、神经分布,导致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对患者腹部神经、反射系统的刺激性更强,存在非常明显的激活作用,直接影响了患者胃肠道的交感神经系统,出现胃肠道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加。患者在接受手术时,由于疼痛产生的儿茶酚胺也会导致患者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受到影响,此时患者在手术后的胃肠道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无法自然收缩,而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无法正常工作,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且腹内的气体排出不畅,都会直接影响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效果,延长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3-4]。适当运动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功能,但由于患者接受手术后恐惧心理、手术消耗,导致患者无法自主运动,上述原因都阻碍患者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效果[5]。本文通过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直接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加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配合度。

综上所述,利用针对性护理为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永,张瑛,马秋平,陈玲,胡艳宁.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10):1521-1524.

[2]闫娟,史雪莲,崔金医.护理干预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3):1463-1466.

[3]黎伟霞,张鹏,陈利芳,张小婷.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2):81-82.

[4]游金华,焦海花,李姬梅,李伶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7,32(13):1975-1977.

[5]邓小燕,杨红专,张璋.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09):109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