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加料机优化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叶片加料机优化方法

吴涛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昌卷烟厂,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在烟草加工技术中,叶片加料机是叶片加工过程的关键设备,通过对烟片施加糖料,提高成品烟支的吃味和烟片的物理性能,满足制丝加工的工艺要求。然而,叶片加料机的热风循环系统对糖料的吸收造成很大的影响。减少热风系统带走的糖料,可以提高加料机的加料精度,获得更好的加料效果。

关键词:加料机加料精度热风循环

1、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2.1在制丝工艺中,加料机对烟片施加糖料,改变成品烟支的吃味和烟片的物理性能,提高吸味的感官质量。为了提升烟片对糖料的吸收速度,叶片加料机通过热风循环系统增加滚筒内部的温度,使糖料快速渗透到烟片内部,获得很好的加料效果。

日常使用中发现加料机出料后室四壁和上部循环热风滤网表面沾附大量原烟碎片,造成原烟物料浪费及影响热风循环效果。热风循环风机和循环风管内部发现大量糖料沉积物,影响风机正常工作,循环风管内部糖料沉积物经过高温发酵后产生异味,污染循环热风影响原烟物料内在质量。

1.2、原因分析

1.2.1加料机抄造能力不足

SJ1106A使用的是Z40311012XC双介质喷嘴,在0.28mpa的压力条件下,其最大雾化角度为30—60°,雾化喷射长度18—2.2m,与前室壁板垂直安装,左右方向居中,在进料平面上端400mm处安装,如图;物料进入滚筒后,物料在耙钉和筒壁的共同作用下,物料随筒壁旋转被提升,当滚筒旋转一定角度后,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同时与雾化后的料液充分接触。

SJ1106A型加料机的耙钉长度为20mm*200mm,在筒壁切线的法线方向安装,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在9点钟方向已开始下落,无法形成较为封闭的物料环,影响糖料施加效果。

1.2.2循环热风风量及流向分配不合理

叶片加料机原有热风循环系统风道口是敞口设计,其进入叶片加料机滚筒内的热风流向是顺流方向。热风在进入滚筒后时,截面积变大;又因为喷嘴的安装位置在风道口下侧,(如图),部分料液没有和烟草物料接触直接进入循环管道,热风携带的糖料随之进入循环管道沉积。

因以上原因,造成加料机工作过程中雾化后的糖料,有很多并未被原烟物料吸收,在循环热风的作用下直接被携带到加料机后室,一部分沾附在机体和循环滤网表面,引起物料粘连。另一部分进入热风循环风机和风道内部发生沉淀,糖料水分被高温蒸发后形成类似沥青状物质,粘连在热风循环风机和风道内部清扫困难,影响循环风机正常使用及产生其他异常现象。

2、实施与改进

为了消除加料机在使用过程存在的异常现象,提高糖料吸收效率,减少雾化糖料浪费。结合叶片加料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改造方案:

2.1按特定分布规律加长滚筒内部部分耙钉,将耙钉长度加长一倍,由原来的200mm加长到400mm,并将耙钉末端沿物料流向成45°夹角倾斜。

改造后的耙钉提高了滚筒抄造能力,因叶片由耙钉带动在滚筒内翻转,只能在一定的倾角方向上脱离耙钉下落,随着耙钉长度的加长和末端的45°夹角倾斜,增加烟叶滞留时间,形成较封闭的物料环,提高物料搅拌能力,消除筒体长度过短的不利因素,增加烟叶对雾化糖料吸收能力。

2.2在加料机循环热风风道末端加装自行设计的风道风嘴,外形尺寸:1190*195*200mm,内部结构为左右双侧分风型。安装风嘴后校正循环热风流向,减少雾化糖料浪费。

关键在于改变热风的流向,使热风充分和叶片接触,雾化糖料被叶片充分吸收。热风经过改造后的风嘴,分为左右两个流向吹向滚筒筒壁,撞击筒壁后部分热风沿反射角回到滚筒中心再次和叶片接触,部分热风产生回流现象。在滚筒内的热风总体形成紊流现象如上图所示,不再直接吹向加料机后室,从而使热风携带的雾化糖料被叶片充分吸收。

3效果检验

改造后利用加长后的耙钉,提高滚筒抄造能力,增加滚筒内部烟叶滞留时间,使烟叶在滚筒内部沿特定规律均匀分布,增加对雾化糖料的过滤能力,方便糖料吸收。同时利用改造后的循环热风风嘴,调节循环热风流向,消除滚筒内部直流风向,使循环热风在滚筒中部形成回流,避免将雾化后的糖料直接携带到出料端,进一步加强糖料吸收。通过对加料机热风系统和耙钉的改造,可以基本消除雾化糖料浪费过大的现象。加料机后室的热风较为纯净,回风网板更换、加装清洗装置后,机体和循环滤网表面粘附烟片现象很少出现,热风循环效率提高,热风风道内部糖料沉积现象极少发生,糖料浪费量减少85%。

5结语

本文针对叶片加料机加料过程糖料损耗较大的问题,分析原因,通过实施有效的设备改造,使加料过程糖料损耗得到了明显降低,热风管路内部不再产生沉积物,提高了加料精度,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初衷,同时也减轻了操作工保养设备的劳动强度。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2]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3]杨家军《机械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