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李宏杨巍杜敏石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李宏杨巍杜敏石莹

李宏杨巍杜敏石莹

李宏杨巍杜敏石莹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神经内科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脑出血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社会文化需要提供患者需要的优质护理,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健康。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神经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223-02

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年发病率为(60~80)/10万人口,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豆纹动脉自大脑中动脉近端呈直角分出,受高压血流冲击最大,是脑出血最好发部位,故出血多在基底节、内囊和丘脑附近。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占2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26例脑出血患者,年龄在22~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5.8岁。

1.2结果:26例脑出血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2护理措施

2.1急性意识障碍

2.1.1休息:急性期安静休息,一般应卧床2~4周;避免搬动,尤其是在发病24~48小时内,必须搬动时,保持患者身体长轴在一条直线上,以免牵动头部;患者取侧卧位,头部抬高15°~30°,以利颅内静脉血回流,减轻脑水肿;病室保持安静,光线柔和,限制亲友探视;各项护理操作应轻柔,集中进行,防止患者受刺激而加重出血;嘱患者排便时避免屏气用力,以免颅内压增高或诱发再次出血,便秘者可用甘油或遵医嘱应用缓泻剂,禁止灌肠。

2.1.2遵医嘱用药

2.1.2.1降低颅内压药物:颅内压增高主要是因为早期血肿的占位效应和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脑出血后3~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药物治疗可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常用药物有20%甘露醇、呋塞米、10%复方甘油和白蛋白等。首选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6~8小时一次,时间不宜过长,应用5~7天。可联合应用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两者交替使用。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记录出入水量并注意血清电解质变化。肾功能不全者可用10%复方甘油500ml,每日1~2次。

2.1.2.2降压药:经降颅内压治疗后,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时,应降血压治疗,可适当给予作用温和的降压药物如硫酸镁等,舒张压维持在100mmHg水平较为合理,保持脑灌注压。当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5mmHg时,可不必使用降压药。用降压药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降得过快、过低,根据血压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的速度和剂量。急性期后,血压仍持续过高时可系统地应用降压药。

2.2自理缺陷

2.2.1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饮食,根据病情及时添加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伴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食24~48小时,昏迷或有吞咽困难者在发病第2~3天应鼻饲。每天总热量维持在8368kJ左右,每日液体摄入量为尿量(ml)+500ml,保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清醒患者摄食时,以坐位或头高侧卧位为宜,进食要慢;面颊肌麻痹时,应将食物送至口腔健侧近舌根处,容易吞咽。

2.2.2生活护理、安全护理: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大小便护理。

2.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定期翻身: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1次,最长不超过4小时。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防擦伤皮肤。保护受压及骨隆突处:将患者安置妥当后,可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或海绵垫,需要时垫海绵褥或气垫褥等。避免潮湿:床铺要保持干燥、平整、清洁、无碎屑,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等情况及时擦洗干净[1],被褥随湿随换,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布)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受压部位定时用50%酒精按摩,经常用温水擦浴或用湿热毛巾进行局部按摩。

2.4有感染的危险

2.4.1防止进食误吸:①协助患者进食时取坐位,速度宜慢,健侧喂入,每勺食量要少,给其充分时间咀嚼,避免呛咳,防止食物及水误吸入气管。②选择软饭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食物。③进食期间保持安静,避免分散患者注意力;嘱患者不要讲话,以免引起误吸。④经鼻胃管进食者头部稍抬高,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尤其是在夜间。鼻饲之前先抽吸胃液以确认胃管位置,防止将食物注入呼吸道。

2.4.2预防尿路感染:脑出血患者因偏瘫长期卧床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功能障碍,易发生尿路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衣裤和床单。对尿潴留和尿失禁者可留置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尿管每周换1次,每天用消毒棉球擦洗尿道口1~2次,导尿管定期每4小时开放1次;每日1次膀胱冲洗。定期做尿液检查,有尿频、尿急、尿痛、体温升高等感染征象及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4.3保持病室清洁和空气流通,定时消毒,限制探视,以防交叉感染;定时给患者吸痰、翻身拍背,做好口腔护理,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意识清醒患者,鼓励其深呼吸及咳嗽,有效排痰;留置导尿管过程中观察患者体温、呼吸的变化,考虑感染,及时处理。

3讨论

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脑动脉硬化;其他病因有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抗凝或溶栓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脑肿瘤、梗死后脑出血等[2]。脑出血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稍多,好发于冬春季。多于白天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病情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展到高峰;发病前多无前驱症状,少数有头晕、头痛、肢体无力、口齿不清等症状。

参考文献

[1]杨增琴.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华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5.

[2]田惠.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国护理杂志,2007,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