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龙耀

湖南省湘乡市人民医院411400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30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未有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降钙素原并进行对比,分析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降钙素原在不同真菌血流感染中的差异、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预后关系。结果:观察组3例感染球孢子菌,3例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8例感染隐球酵母菌属,16例感染假丝酵母菌属;观察组4例降钙素原<0.5ng/L,4例降钙素原在0.5ng/L-2.0ng/L,22例降钙素原>2.0ng/L。对照组23例降钙素原<0.5ng/L,3例降钙素原在0.5ng/L-2.0ng/L,4例降钙素原>2.0ng/L。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观察组感染不同真菌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为3.298,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有效控制患者与死亡患者的降钙素原均值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加以重视,给予积极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降钙素原;真菌血流感染;相关性

目前,国内外对于降钙素原与细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于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1],本文旨在探讨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30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未有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5岁-65岁,平均年龄41.0±4.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4岁-64岁,平均年龄42.0±4.7岁。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血培养仪,降钙素原检测试剂,萨布罗培养基,真菌鉴定系统。真菌培养:分3个不同的时段抽取患者10ml全血,注入到血培养瓶内,置于血培养仪内培养,如血液培养中长菌,则血培养仪会自动报警,然后将培养液转移至萨布罗平板,于培养箱(25℃)内培养24小时-48小时。如未有细菌生长,则延长培养时间至15天,以真菌鉴定系统对菌种鉴定,同时行药敏试验。如血液培养3次,有2次及以上生长真菌即认定为真菌培养阳性。降钙素原检测:以免疫色谱法检测血浆降钙素原,降钙素原<0.1ng/L为正常,降钙素原>0.5ng/L即为阳性阈值[2]。对两组降钙素原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降钙素原在不同真菌血流感染中的差异、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预后关系。

1.3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2和t检验。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降钙素原水。

2结果

2.1观察组检出真菌情况观察组3例感染球孢子菌,3例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8例感染隐球酵母菌属,16例感染假丝酵母菌属。

2.2两组降钙素原水平比较观察组4例降钙素原<0.5ng/L,4例降钙素原在0.5ng/L-2.0ng/L,22例降钙素原>2.0ng/L。对照组23例降钙素原<0.5ng/L,3例降钙素原在0.5ng/L-2.0ng/L,4例降钙素原>2.0ng/L。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观察组感染不同真菌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为3.298,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3观察组有效控制患者与死亡患者的降钙素原均值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一:

3讨论

近年来,医院真菌感染患者的检出率不断提升,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真菌感染在临床以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者,抵抗力极其低下者,长期卧床者、恶病质者及长期化疗肿瘤者较为多见,上述患者多为细菌感染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双重感染使临床治疗难度增加,同时也加重了原发病病情。依靠血液培训检测真菌感染的检出率较低,且真菌感染和细菌感染比较,其潜伏期、治疗期均较长,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所以临床应加以重视,早发现、早治疗[3]。

降钙素原属于蛋白质的一种,在感染寄生虫、细菌、真菌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症时其在血浆内的水平会上升。感染病毒、过敏、自身免疫时其在血浆内的水平不会上升,轻微感染、慢性炎症、局部细菌感染时其在血浆内的水平不会上升[4]。细菌内毒素诱导在降钙素原水平上升中发挥重要作用。降钙素原水平能够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免疫反应情况、炎症程度、细菌种类、感染器官类型及大小影响降钙素原水平,此外,部分大型外科手术患者术后1-4天可检测到降钙素原。即使未有细菌感染、细菌性病灶,降钙素原水平上升也可引发严重休克、MODS、SIRS[5]。本研究通过检测比较真菌血流感染患者(观察组)与未有真菌血流感染患者(对照组)降钙素原水平,分析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降钙素原在不同真菌血流感染中的差异、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预后关系。结果发现,观察组感染真菌主要为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隐球酵母菌属,假丝酵母菌属。观察组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感染不同真菌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组内有效控制患者降钙素原均值明显低于死亡患者的降钙素原均值。

综上所述,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加以重视,给予积极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任丽娟,郑文亮,艾根伟.降钙素原与真菌血流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122-5124.

[2]涂波,张昕,李丰衣,等.降钙素原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5):309-311.

[3]马晓薇,罗永艾.降钙素原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904-906.

[4]孙万权,庄荣,魏大臻,等.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09,38(16):2018-2019.

[5]刘洋,万腊根,余阳,等.血清降钙素原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流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3):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