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深化“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

肖玉海

(济宁供电公司兖州客户服务分中心颜店供电所)

摘要: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全能型”乡镇供电所,要具备业务协调发展、人员高度优化、服务一次到位的主要优势,维系供电服务的高效稳定。为推进“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我们应当积极借助科学合理的举措,深入分析工作中的缺陷,探索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文章针对深化“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全能型”;乡镇供电所;管理;

1“全能型”乡镇供电所的产生背景

在国家电网公司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2017年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在总结会议精神时明确指出:要综合考虑行政区划、销售电量、服务半径、客户规模等因素,切实遵守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创新供电所布局,优化供电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内部基层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分化明确合理,对差异化实施针对性管控。改善生产条件,推进营配合一,打造业务协同运行、人员一专多能、服务一次到位的“全能型”乡镇供电所。换言之,就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掌握客户需求信息,优化人员及设备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利用率,创建乡镇供电所的一站式服务机制,保证方便快捷,高效稳定可靠,以人性化服务为运营宗旨。

2建设“全能型”乡镇供电所的必要性

2.1依赖性与要求双向提高

当下,电力能源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娱乐都离不开电能,它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础保障,也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对于维系社会关系稳定具有一定实质意义。电能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便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利用它,从最简单的事物理解就是,生命的维持需要空气、阳光、水源,而电能也占据着同等的地位,我们已适应了现在的生活环境,如果切断电源,就仿佛将我们置身于恶劣的环境中,无法生存。用辩证思维的角度去分析,一方面,我们已经对电力行业产生了高度依赖,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心理上;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人们也加大了对电力行业的要求,一切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基于高效稳定且安全的电力供应保障。

2.2客户思维与需求类型的转变

现阶段,随着智能用电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太阳能为主的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被不断推崇和应用,随之改变的是客户的思维模式和用能需求。客户更多的习惯自主选择,并且主动参与供电服务过程的意向也逐步增强,客户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供电系统及电力输送的安全可靠性、电能的质量及相关业务服务质量等方面。纵观国内的供电所服务质量,相较之前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实际满足客户需求能力上仍然欠缺,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打造智慧型员工队伍

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工作的前提,首先要解决“人员”的问题。要求供电所员工要从观念上转变,从业务和技能上提升,从设备和资金上到位。充实农电员工队伍,定向供电所的主业员工要到位,深入开展日常轮训工作,省、市公司层面分别成立培训班,开展员工技能和业务知识轮训工作,形成常态;开展省、市、县三级员工能力测试,省公司半年一次,地市公司每季度一次,县公司每月一次,固化以考促培的机制。全面建设供电所综合业务监控平台,试点建设安全工器具智能管理系统,推广客户经理移动作业终端和手机APP现场作业,将“工作积分制”融入作业终端,实现客户经理日常工作量及工作质量的量化考核,适度拉大考核差距,真正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4完善工作协同配合机制

积极推动县公司供电服务指挥平台、供电所综合业务监控平台、台区客户经理移动作业终端的应用,建立供电所客户服务需求响应和工单接收、处理“中转”和管控机制,实现县公司、供电所、区域内客户的高效对接。严格执行台区客户经理“首问负责制”、“首到责任制”和“派工制”,有效整合营销、运检移动作业终端等现场服务资源,健全“就近响应、协同跟进、现场对接、共同处置”的工作机制;以乡镇供电所网格化服务小组为基础,因地制宜融入社会网格,探索电力移动驿站和乡村义务服务员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台区客户经理在乡镇供电服务中牵头、协调、沟通、联系的纽带作用,真正将管理末端转变为服务前端。

5推进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打造“智能型”营业厅。打破传统的柜台服务模式,推广“自助式”的服务理念,推进线下业务向线上转化。通过桌面终端、自助服务设备畅通与客户的移动互联互动渠道,实现网上交费、线上办电、电子账单、电子发票、信息查询的全自助式服务;通过在线视频交互系统实现营业厅现场与供电公司后台的远程互动,提供更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通过对新能源和电力替代业务及设备的现场展示和说明,提高客户的经验和认知能力,更好地为广大农村电力客户服务。此外,我们应积极支持推广新型业务。积极参与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光伏微网、城乡充电桩等业务推广,拓展相关交通维护业务。扩大农业排水灌溉、粮食农产品电干、电温控制等电力替代工程,继续深化万网互联、电气化共享等主题活动;,并推广电热、电煮等技术应用。为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电力客户,全程量身定做供电方案,引导客户合理配置第一、第二、第三产能,最大限度享受农业优惠关税政策。

6破解转型难题的几点建议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韩君在2018年营销(农电)工作会上对深化“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工作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各单位县域配电网基础不一,乡镇供电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投资能力差异大,所以在“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省公司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因此在破解创建“全能型”乡镇供电所难题的道路上,各级单位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努力攻克难关。

关于供电站的人员结构和质量改进工作,各级电网企业应针对职工的特点设计培训体系,尤其要加强对农业电力职工的工作技能培训和综合技能培训。确保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履行职责的能力。同时要进行量化绩效考核,实行岗位价值、绩效贡献、能力素质为基础的薪酬分配机制,不断提高员工待遇,激发团队积极性和创造力。这也是副总经理指出的今年工作的重点。在深化运营服务整合方面,电网企业应研究分析当前运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构建新型运营体系。基层供电企业还可以探索创新的管理模式、营销、分销网络、监管等相关业务群体,共同努力实现服务资源分配对营销和客户方的重视,以利用多专业整合的优势,为客户提供首次服务。根据所辖地区的情况,供电站工作人员可以加快建立全球供电服务电网系统,实现高效的内外合作,覆盖区内所有管理人员。同时,他们在掌握移动工作终端和使用强大的背景数据支持他们方面很有技巧。为客户提供现场服务。

关于新型业务拓展,大电网公司应加速推进光伏接入、电能消纳等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并重点建立一批在新型业务推广上有着突出表现的试点单位,总结试点单位的经验,并进行普及性培训。各基层单位及供电所,也要努力尝试并不断探索新型业务的管理模式、服务方法,尽最大可能、调配一切资源满足客户的需求。

结束语

做好供电服务公司的工作。供电服务公司是支持乡镇供电服务的重要平台。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供电服务公司内部组织,履行团队管理和业务管理职责。根据公司要求,从事电力服务公司的更换工作。运用良好的农业维护政策,不断提高供电服务公司职工待遇,建立起工资总额与企业福利挂钩的机制。综合绩效量化评估,实施岗位价值、绩效贡献、能力素质薪酬分配机制,以评估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推动供电服务公司的实物运营,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电服务公司可以扩大电力工程建设、客户电力资产等服务,为员工收入增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任东风.推进“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的实践[J].农村电工,2017,25(10):23-24.

[2]汪泉,汪明涛.“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浅析[J].低碳世界,2017(1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