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排尿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1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排尿影响研究

王芳

王芳西安市第四医院医院陕西西安710004

【摘要】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探索减少尿潴留发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15年1月至10月介入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以两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观察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给予护理干预组发生尿潴留9例,常规组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冠心病介入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介入术;尿潴留【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082-01

介入诊治冠心病创伤小、安全、应用广泛,但术后需平卧位,环境改变等原因易造成患者发生尿潴留。据报道临床上患者易在介入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尿潴留。[1]如何护理干预防止尿潴留的发生,是术后护理任务之一,本研究对冠心病介入术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明显降低了尿潴留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3—2010.6入住我科的冠心病介入术患者共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551.1岁,泌尿系感染史3例(占5%)、前列腺肥大4例(占5%)、服用利尿剂9例(占15%);对照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541.3岁,泌尿系感染史2例(占3.3%)、前列腺肥大3例(占5%)、服用利尿剂10例(占6.7%)。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方法。②术前训练排尿习惯,使患者意识到术前练习床上小便的重要性。③缩短术后卧床时间,早期改变体位。④术后排尿困难的诱导措施:排尿困难患者提供安静隐蔽的环境给予腹部热敷、按摩、温水冲洗会阴,让患者听流水声,听轻音乐或开塞露刺激排便法诱导排尿。⑤男性患者注意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时不要压迫睾丸,以免引起疼痛使排尿反射受抑制。

1.3观察指标(1)患者有尿意时提供便器不需费力就能顺利排出为舒适。

(2)尿液潴留在膀胱内,有尿意经诱导20min尿液仍不能排出,膀胱处于充盈状态的为尿潴留。

1.4计学分析将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表1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尿时自身感受及尿潴留情况比较结果

组别例数舒适尿潴留P

实验组605190.019*

对照组603921

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尿时自身感受和尿潴留发生情况比较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4,P<0.05)

3讨论

3.1引起尿潴留的原因分析(1)医院性因素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需卧床24h,排尿姿势改变害怕出血等使患者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排尿中枢受抑制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潴留。尤其男性患者由站立改为卧位排尿不适应,因此早期改变体位有助于大脑较快的解除对排尿的抑制,排尿过程接近于正常。

(2)生理因素大脑皮层是控制排尿的最高级中枢,在不宜排尿的情况下,即使有尿意大脑皮层也将控制排尿[2]。经股动、静脉介入术后患者长时间处于平卧位,排尿姿势的改变是排尿困难的一个原因[3]。尤其是男性患者,因排尿姿势突然发生改变而不能适应易发生尿潴留。按摩下腹部可刺激膀胱牵张感受器,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尿液排出。听流水声利用正反馈调节达到诱导排尿的目的。温水冲洗可使尿道肌肉放松,促进了尿道括约肌的开放,尿液被强大的膀胱内压逼出,排空膀胱,解除尿潴留。

(3)心理因素患者术后一切生活须由他人协助降低了患者尊严和自身能力的空间及恐惧担心、紧张焦虑等应激变化,引起尿潴留。

此外,介入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或害怕出血不敢移动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无力。因此,护士在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及情感支持可降低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水平,同时加强和谐了护患关系。

3.2积极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传统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术后严格卧床等所致的排尿困难未予重视导致尿潴留发生率增加。临床观察发现,床上排尿的养成,需3~5d的时间,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可预防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发生,是很有效的。而且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尿潴留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说明开展护理干预可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因此,术前开展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1]户瑞华,牟小军.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13-14.[2]吴阶平,马永江.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10-122.[3]陈佳英,基础护理学3版[M].杭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