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S患者IVF过程中抑制素B与促性腺激素剂量的相关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PCOS患者IVF过程中抑制素B与促性腺激素剂量的相关研究

刘倩赵丹张倩刘小青李冬月李力(通讯作者)

刘倩赵丹张倩刘小青李冬月李力(通讯作者)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探究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血清INHB水平与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因双侧输卵管不通接受IVF-ET助孕的不孕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共90例,对照组为非PCOS患者共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月经周期第3天基础血清INHB水平,记录每位受试者的Gn的用量、FSH水平、COS天数、获卵数,在进行体外受精后详细记录受试者的可移植胚胎数及她们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PCOS组Gn的使用剂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患者的基础血清INHB水平与Gn的应用剂量呈负相关(r=﹣0.27,P=0.03)。根据妊娠结局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分为妊娠组及非妊娠组,发现妊娠组的基础血清INHB水平较非妊娠组的INHB水平显著增高,这种显著性只存在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过程中,PCOS组患者的基础血清INHB水平与Gn使用剂量呈负相关;基础血清INHB水平不能预测PCOS患者的妊娠结局。

【关键词】抑制素B;多囊卵巢综合征;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近三十余年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研究中,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逐渐成为PCOS患者实现妊娠重要治疗途径。抑制素(INH)其分子结构为二聚体糖蛋白,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GF)的其中一员,INH存在的两种亚型[1]:抑制素A和抑制素B。我们主要研究血清INHB水平与IVF过程中促性腺激素(Gn)用量的关系,以期指导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药物的应用剂量,从而达到PCOS患者在IVF治疗后的良好结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PCOS患者90例为试验组,非PCOS患者30例为对照组,这些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因双侧输卵管不通接受IVF-ET助孕的不孕妇女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发布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行业标准;(2)受试者依从性好,能顺利完成本研究;(3)本研究开始前三个月,受试者未使用过任何激素、避孕药及对胰岛素分泌有影响的药物;排除标准:排除高雄激素疾病,如具有激素分泌功能的肿瘤(尤以分泌雄激素为主),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库欣综合征等。将同期在我院接受IVF-ET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组条件符合以下几点:(1)患者均有规律的月经周期(经期20~40天),经期出血量在20-100毫升,无痤疮、多毛等雄激素过多等临床表现;(2)入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3)患者无内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疾患,无内分泌性疾患。所有研究对象年龄在21~35岁,均为首次接受IVF-ET治疗,均否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宫腔粘连等病史,并且均否认既往有子宫及卵巢疾病的手术史。

2促排卵方案

PCOS组患者应用双压降调方案,即月经第三天开始服用达英-35,每日一片,共口服21天,于应用达英-35的第15天起开始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达必佳皮下注射,每日0.05mg,共14天。监测激素水平达垂体降调节标准后开始启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即人基因重组促卵泡激素或尿促卵泡激。对照组应用黄体期的短效长方案,即于黄体中期(排卵后第7天)给予达必佳每日0.05mg皮下注射,共14天。待达到垂体降调节标准后启用Gn。Gn启动剂量参考受试对象的年龄、基础血清FSH水平、卵巢的基础窦状卵泡数量及其体重指数等,并根据卵泡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Gn的用量。B超监测排卵情况,当双侧卵巢具有3个以上直径达18mm以上的卵泡时,当日21:00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10000IU肌肉注射。于36小时后行超声引导下后穹隆穿刺取卵,取卵6小时后行体外受精。黄体支持开始于取卵当日,给予黄体酮40mg肌肉注射,自取卵后第二日起改为60mg每天一次。对胚胎的观察及培养按照我生殖中心胚胎实验室的标准进行。授精后第3天在超声引导下行胚胎的移植。

3标本收集

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采集标本,抽取所有受试者月经周期第3天的空腹静脉血3ml。无菌玻璃离心管存放血标本,并静置于37℃温箱中30分钟。离心机内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转速在2000转/分钟。将准备好的标本放在1.5ml离心管(EP)内,并分别做好标记后放入-80℃冰柜中保存备用。

4标本检测

采用美国DESL公司ELISA试剂盒及ELISA双应用夹心法对标本进行检测,TMB显色。

5妊娠判断及监测

移植后14天测定所有受试者血β-hCG(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若β-hCG>50IU/L则给予肌注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胚胎移植后的28天左右行超声检查,如提示宫腔内发现孕囊,作为临床妊娠的判断性标准。

6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

1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与基础血清INHB水平见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基础血清FSH水平、COS天数、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COS组总的Gn使用剂量及基础血清IN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PCOS组中基础血清INHB水平与Gn使用剂量呈负相关(r=﹣0.27,P=0.03)。

3将两组研究对象各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比较

对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的基础血清FSH水平、Gn使用剂量、COS天数、可移植胚胎数以及基础血清INHB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妊娠组的基础血清INHB水平及可移植胚胎数均高于未妊娠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Gn使用剂量、COS天数及基础血清FSH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COS患者两组关于以上各个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抑制素(INH)主要由卵巢颗粒细胞产生,是转化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INH在人身体内以INHA(αβa)和INHB(αβb)两中形式存在。INHB由卵巢的中小窦状卵泡分泌。在我们的研究中PCOS组的血清IN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亦可验证了血清INHB水平与PCOS发病有相关性。

目前有关基础血清INHB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面的研究结论不一。在Fawzy等[1]对INHB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他们测定了38例研究对象的月经周期第5天的血清INHB水平,并将其分成高、中、低三组,发现高INHB组患者无取消周期的,其活产率在23.7%;而低INHB组患者取消周期率25%,无活产数。在我们的研究中,妊娠组的可移植胚胎数、血清基础INHB水平较非妊娠组高,这种差异存在于非PCOS患者中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PCOS组以上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因而我们可推测对于生殖医学领域,单一应用某项指标(如基础血清INHB水平)来评判其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是存在缺陷的,要联合与其他指标共同用于对妊娠结局的预测。

参考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及我们的研究结论,发现我们应该灵活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中FSH和LH或HCG,根据患者不同的反应性设计个体化促排卵方案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参考文献

[1]FawzyM,LambertA,HarrisonRF,eta1.Day5inhibinBlevelsinatreatmentcyclearepredictiveofIVFoutcome[J].HumReprod,2012,17(6):1535-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