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王柏磊

王柏磊(北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北海536000)

【中图分类号】R44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053-02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感染患者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42例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以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29例,占69.05%,其次是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分别是7例和6例,占16.67%和14.29%;致2个器官衰竭的14例,占22.22%,3器官衰竭的27例,占64.28%,3个以上器官衰竭的5例,占11.9%。感染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与感染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因伴有心血管功能障碍合并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9.52%,其它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结论对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应给予有效的抗感染和支持治疗,如患者合并3个以上统器官功能障碍则预后不良,容易导致死亡。

【关键词】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如果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则器官功能障碍为可逆性[1-3],一旦错过治疗时机或方法不当,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的不可逆性,极可能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42例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42例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资料,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7.5±23.5)岁;本组42例患者中,脑血管意外术后肺部感染18例,颅脑损伤11例、坏死性胰腺炎腹腔感染7例,脓毒血症6例。

1.2诊断标准

重症感染诊断依据2006年北京第三届重症感染高峰论坛会议内容制定。多器官功能障碍诊断依据1995年在庐山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会议所定标准。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感染发生后均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同时,5例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补充凝血因子,42例患者均表现为营养状况下降,均及时补充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脂肪乳及微量元素等;9例血小板减少者补充血小板至目标值,8例无尿患者及时行血液透析;3例符合DIC诊断标准的患者早期给予肝素治疗,高凝期补充凝血因子、血浆等;31例严重呼吸衰竭及ARDS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部位与器官衰竭

42例患者中以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29例,占69.05%,其次是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分别是7例和6例,占16.67%和14.29%;致2个器官衰竭的14例,占22.22%,3器官衰竭的27例,占64.28%,3个以上器官衰竭的5例,占11.9%。详见表1

表1本组42例患者感染部位与器官衰竭情况[例%,n=42]

2.2感染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从42例患者感染前后营养状况显示,感染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与感染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本组42例患者感染前后营养状况评价[例,x-±S,n=42]

注,和感染前比较,*表示P<0.05。

2.3治疗及预后

经过及时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38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4例患者因伴有心血管功能障碍合并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9.52%。

3讨论

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尿路感染均是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从本组42例重症感染患者的情况看,以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29例,占69.05%,其次是肠道感染和尿路感染,分别是7例和6例,占16.67%和14.29%;导致肺部容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重症患者吞咽功能差,而且患者多为老年人,身体防御功能低下,因而存在不同程度肺功能低下,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营养状况不良也是重症患者感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重症患者自身的营养成分的过分消耗,使吸收的营养与消耗的营养不平衡,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营养吸收少,而消耗增大,从而使机体的应激反应和免疫力降低,而导致感染。

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和感染等损害后,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4]。严重感染是引起多器官衰竭的重要原因,严重细菌感染后,由于细菌内毒素的直接作用,释放出内源性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一1(IL一1)、儿茶酚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等刺激免疫系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造成如血小板粘附、纤维蛋白沉着,血小板粘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毒性氧反应产物增多导致组织损伤,引起多个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细菌感染是引起组织不可逆损伤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对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给予有效的抗感染,可杀灭致病菌,及时控制住炎症反应,是提高预后,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从本组42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显示,通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后,38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伴有心血管功能障碍合并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9.52%。

增加营养支持治疗也是控制感染及多器官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本组42例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观察,患者感染发生后营养状况均明显降低,因此,加强营养以保证身体所需要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安曙光.ICU中的重症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67例治疗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60-61.

[2]于湘友,李娜.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4):235.

[3]HajimeN,MichikoA,AtsunoriK,etal.AcasereportofefficiencyofdoublefiltrationplasmapheresisintreatmentofGoodpasture´ssyndrome.TherApherDial,2009,13:373-377.

[4]陈树静.85例肺部重症感染诊治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3):35.

[5]邱海波.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感染的体会[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3):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