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论企业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

国佳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摘要:近年来由于科研项目逐步呈现大型化、复杂化的趋势,导致生产计划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方面有待于加强。因此,在加强企业科研项目生产计划管理工作时应重点针对强化责任体系,突出计划主线,加强技术保障、齐套保障,做好项目管理、调度管理、外协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科研项目生产计划管理的要点进行分析归纳,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意义。

关键词:科研项目;生产计划;计划管理

1前言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的进步,企业计划已经不再是口头说说的事情。滔滔不绝、夸夸其谈已经过时,现代企业管理早已把“企业计划”规范为一种管理文书,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把一家企业生产经营的思路全盘有条不紊地搬到文本上,用最精致的文字表达出来,往往作为商业机密,列入顶级档案妥善保管。一家企业的老总,就是企业命运的掌舵者、决策者,不仅要熟记本企业“企业计划”的内容,还是企业计划的发起者、组织者和终审通过者。企业计划文书未必要企业老总亲自动笔,但内容必须最佳反映这家企业的集团智慧,最佳反映该企业的领导思路与领导战略。

2变革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2.1职工强烈呼唤休息休假

员工身心得不到调节放松,不仅打乱了员工的正常生活,而且影响生产效率,甚至因为加班和不加班员工的收入不平等而造成部分员工心理失衡。经调查,员工休息、休假意愿强烈,均不满意拖沓式工作方式。

2.2企业迫切需要提质增效

粗放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直接增加了企业制造成本,影响企业效益。首先是能源浪费、人工成本增高。其次是安全、质量受到影响。员工长期身心疲惫,给人身安全和产品质量带来隐患。企业要生存发展、提质增效,就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合理生产计划管理造成的成本浪费和安全质量隐患。

2.3政府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所表达的是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发挥作用产生的增长。显然,生产计划作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创新其管理方式,发挥单元时间的最大利用率,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方式。

3科研项目生产计划管理要点

3.1强化一个核心

强化责任体系建设,是科研项目生产计划管理的核心。一个完善的责任体系,首先对职责的界定要清晰,要全面覆盖;其次执行要严格落地,客观公正。在体系制度建设方面,要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全岗位的职责界定,重点是界定清晰并具备良好的执行性。在制度执行方面,要真正落地,不应只在问题发生后,采取补救或惩戒措施,而应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对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全面检查,基于客观事实进行问题责任判定,使责任体系真正融入到日常生产运转中。此外,在追责的同时,对于严格遵守制度,工作成效突出的团队或个人,应给予相应奖励,做到奖惩并重。

3.2突出一条主线

生产计划管理,重点就是突出计划这条主线,突出计划的刚性,强调节点的严肃性。以计划为主线的管理,基础是要有一个完整、合理、客观的计划,覆盖生产整个过程,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间、完成形式等内容。虽然初始阶段的计划准确性较低,但必须认真制定,并随着项目的推进不断完善、细化。其次,要坚定的围绕计划实施日常管理工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召开计划进度检查会,检查任务是否按节点完成,以此实现计划进度的良好管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分级、分层、分阶段调整检查会的频次。同时,要积极改变相关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意识,形成人人围绕计划开展工作的氛围。

3.3加强两个保障

(1)加强技术保障。首先,要在项目研制的前期,进行充分的论证和验证,做好技术摸底、技术问题闭环工作。作为科研项目,前期出现问题是正常现象,重点是出现问题后,要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确保问题彻底解决,避免后期出现更严重的损失。其次,对于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处理,应建立责任人制度,明确问题处理周期,责任人要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解决办法,对于不需立即解决的问题,经过现场判定并签署相关处理单据后,可及时恢复生产。

(2)加强齐套保障。大型项目,结构复杂,物料种类多且数量大,做好齐套保障是生产计划管理的重要方面。齐套保障的重点是需求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定制外购物料的齐套管理。需求的完整性,重点要考虑生产过程中各类情况可能产生的损耗,汇总形成完整的采购、生产需求。需求的准确性,就是根据产品结构和生产节拍,明确物料的需求节点,并随着项目的推进,及时进行需求的调整,做到与生产实际匹配。同时,科研项目往往需要定制外购物料,由于定制外购物料涉及到技术状态确定、采购商务、过程监制与交付验收等方面,过程时间跨度长,且受制因素多,容易存在问题,因此应将定制外购物料的齐套作为重点进行管理,在项目设计阶段便要提前介入以促进定制外购物料的技术状态尽快确定,后续严格执行技术状态变更流程,并对供应商的生产质量和进度实施全面管控与重点管控。

3.4做好四个管理

(1)做好项目管理。项目经理以及项目组的作用发挥对项目的最终成败尤为重要。生产虽然只是项目整体实现过程中的一部分,却与其他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充分发挥项目组的管理协调作用,依托项目组实现生产业务管理的前伸后延,通过强化项目管理,将参与项目的人员以及相关业务环节进行有机结合,促使整个项目团队以及其他相关环节密切配合生产。

(2)做好调度管理。以“抓系统,系统抓;抓重点,重点抓”的理念管理各生产业务单元,统筹资源调度。面对多项目混合生产,加强统筹调度的指挥力度,系统分析任务需求与生产能力的匹配情况,对任务进行合理分层分级分流,促使生产均衡化,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统一外部协调接口,避免分散管理带来的信息离散,重复工作以及资源抢占等问题。

(3)做好外协管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是解决制造资源瓶颈的有效手段,通过主动布局外协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实现发展共赢。根据各生产业务单元的任务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外协厂家进行合理分工和定位,并结合任务变化进行适当调节,有针对性的培养外协厂家协作配套能力,带动外协厂家发展,实现加工任务合理、高效、可靠分流的目标。

(4)做好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主要实现三个目的,第一,全面监控、过程透明;第二,获取信息,准确高效;第三,数据分析,辅助决策。在信息化平台中,针对科研项目生产过程进行全周期运转的维护与更新,以标准、固定、统一的软件系统采集方式强化生产计划管理规范化,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项目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实时反馈执行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为生产计划运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结束语

企业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单元制产能化”生产计划管理思维改革企业生产计划或经营计划是必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周雪,陈友玲.基于多项目关键链的ETO型企业计划管理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05):78-82.

[2]刘友平,李波,奉小斌.基于目标管理思想的企业计划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34(06):179-185..

[3]杨洁.基于关键链和TOC理论的企业计划及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