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职护理病理学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探讨中职护理病理学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聂雪丽

聂雪丽(河南省周口市卫生学校河南周口466000)

【摘要】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问题”的设计是此教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是能否发挥此教法优势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现在很多高等医学院校都在积极探索PBL教学法在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但此法在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还比较少。本文主要探讨中职护理教育病理学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其问题的设计与高等医学教育有所不同,它受中等职业教育特殊学习对象的学习认知特征及护理的专业特色影响比较严重,另外还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关。

【关键词】中职护理教育病理学PBL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051-02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式教学法,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教学过程[1];它以学生为中心代替教师为中心,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式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讲授[2],所以PBL教法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及“重在能力培养”的教育要求,故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疾病本质的基础医学学科。在护理教育中,病理学可以指导护理实践,帮助护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还可以帮助护生在工作中防范某些疾病的发生,其教学效果影响着护生的发展。但由于病理学是一门抽象的、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易于对学习失去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思考,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2]。为了使护生学好病理学,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中职护理教育病理学PBL教学法的应用势在必行,而“问题设计”是此教学法关键环节,问题设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在中等职业护理教育病理学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1.在中职护理教育病理学的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热情,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内在的认知潜能[1]。怎样才能激起护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呢?真实案例!我们的学生大都在14-18岁之间初中毕业生,正处于精力充沛、热情是火的年龄阶段,如果在PBL教学中把日常生活中到医院就诊的常见病、高发病的完整病历或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必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把真实案例中符合教学内容的主要特征提炼出来,然后把它设计成具有背景、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故事展现出来[3],以此作为教学情境、“问题”设计的依据,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例如现在的医疗纠纷,医患关系是社会争议的热点问题,我们在PBL教学中就可以用此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栓塞时我们就可以把真实的医疗纠纷设计以下为教学情境:一位64岁的男性患者,因车祸致右下肢股骨粉碎性骨折而住院治疗,通过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这期间医生和护士尽职尽责,医患、护患关系良好,患者及家属医从性良好。患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要求下床活动,但医生和护士反复交代患者及家属要经常给患者做按摩和被动运动,不能让患者突然或独自下床活动。但在即将出院的当天清晨,患者在无家属陪护情况下去卫生间途中突发呼吸困难,面色发绀,随即摔倒,抢救无效而死亡,家属在医院大吵大闹,医患关系恶化,最后不得不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这场医疗纠纷。尸检中见肺动脉主干处有一大血栓。

然后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可以设计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进一步展开讨论,如患者为何即将出院又突然死亡呢,激起学生思考讨论,由此引出患者的死亡原因,即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中职护理教育病理学的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通俗易懂,难易适度,符合中职教育学生的学习特征

中职教育的学习对象大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是人们所认为的“差生”,他们的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均较差,并且病理学又是一门理论性强、抽象难懂难学的课程,所以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问题”的设计要做到通俗易懂,学术性或理论性太强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另外“问题”的设计难易要适当,因为如果问题设计太简单,会造成学习要点太明显,学生可以根据已知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教学教材快速达到一致的理解,从而失去好奇心,失去讨论价值,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但问题设计太难太复杂,又会造成学生不能作出明确辨别和合理推论,难易引发高层次思维,抑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4]。

例如上述关于栓塞的教学情境,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问题”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用患者突发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来代替请对患者的死因作出正确诊断,用讨论此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来代替请讨论此病的发生机制,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在中职护理教育病理学的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立体性,要符合中职教育学生的认知特征

“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立体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学内容和以后工作的要求。病理学是护生首次接触的与疾病有关的学科,它依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以及免疫学等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为基础,又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所以要想学好病理学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我们的学生本身就底子薄,基础弱,这些基础课程又掌握的不是太牢固,所以“问题”的设计要兼顾旧知,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并能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延伸,密切联系临床。只有这样才符合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正常到异常、从基础课程到桥梁课程再到临床实践的认知特征;另外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启发作用,进而推动教学流程。

如上述教学情境是一例典型的肺动脉栓塞,我们可以设计问题:请学生讨论此案例肺动脉栓塞的形成过程及护理实践中如何预防,此问题它涵盖了从生理到病理(血液循环、血栓形成、栓塞),从基础到临床护理实践的大量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适时的启发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并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和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中职护理教育病理学的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护理教育的专业特色

理论来自实践,但更服务于实践。护理专业开设病理学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临床护理实践服务。在病理学的PBL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密切联系护理实践,这样才能突出护理教育的专业特色,达到学以致用。

如上述教学情境我们就可以设计问题:临床工作中可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预防此类意外死亡的发生?再如学习充血和淤血时,我们可以把“问题”的设计与冷疗和热敷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设计脚踝扭伤的教学情境,然后提出问题通过采取什么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脚踝部的肿痛;学习血栓形成的形成条件是提出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可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学习发热时提出如何对发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如何进行饮食护理;学习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时,提出如何对患者和高发人群进行健康宣教等。这些问题的设计既突出了病理学的护理专业特色,还密切了病理学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增加了病理学的实用性。

另外,在中职护理病理学PBL教学法的“问题”设计中,还要体现人文背景对疾病的影响,为临床护理评估打基础。因为现实病案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患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以及患者心理,因为这些非致病因素会对疾病的转归发生重大影响[3]。

参考文献

[1]张炳立,常淑凤.试论PBL教学法的理论基础[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3):156-158.

[2]陶黎.PBL医学教学模式在中等专业学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教育教学版,2010,5(17):85-86.

[3]王雨秾,韩向东.“问题”的撰写在PBL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6)127-128.

[4]张文玲,冯晓.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16-133.

[5]李丽萍,陶莹.以新教学模式定位PBL教学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