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口语交际切入点,创设平等宽松语言环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探寻口语交际切入点,创设平等宽松语言环境

日子万古丽·托乎提

日子万古丽·托乎提

(新疆库车县齐满镇大博孜小学,新疆库车842000)

摘要:“口语交际”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训练每个学生基本的听说能力,而且要求在具体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本文紧贴教学探索与实践,从多个方面加以说明或启迪。

关键词:口语交际;切入点;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7-0000-01

口语交际教学是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能力也是中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未来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是所有工具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交流手段。在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双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读写,轻听说。这并非是任课教师不知晓听说能力对于学生初学汉语的重要性,以及今后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持久作用,而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和教材的深入,对于双语教师,特别是发音准确、熟悉教材教法、具有一定水平的汉语教师的素质和要求越来越高了。现有的汉语教师大多不适应,适应的又很奇缺;加之应试教育的考分压力,教师不得不急功近利的去引导学生抠词句背解释,致使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在提倡以汉语为主、维语为辅的双语教学中,必须高度认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坚持把“说”的能力作为汉语教学头等重要的任务之一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目前,全县维吾尔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总体来讲不入人意,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学汉语、说汉语、用汉语的社会大环境正在培育形成。大多数师生汉语课堂上学说汉语,汉语能力不能表达时便用维语补充,下课后、到家里以及日常生活中常常用维语交际;有的与人交流时不专心,注意力易分散。表述事情时半天说不清楚,或啰嗦缺乏条理;有的虽具备了基本的交流能力,但口语不够规范,表意不完整,用词不当,往往重复。

针对双语教学中出现的这些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关于加强双语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反复强调要把口语交际作为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分段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呢?我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试从以下几方面尝试入手:

一、培育听说习惯,获取信息积累

听,主要体现在听话的姿态上。即是学生在听别人说话时,眼睛需看着对方,聚精会神地听。这既是对说话人的尊重,也是凝聚自己注意力的需要;坚持听别人说下去,不要轻易打断;也不要自认为领会了对方的意图而略显急躁不耐烦的样子。注意正确理解对方的表述,及时作出力所能及的回答。

说,就是用口语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耳闻目睹、所感所思。维吾尔族学生学说汉语往往是随口而发,不够完整与规范。因此,我让他们有意识的学会规范地说,即用普通话由慢到快、由短到长的讲说完整的话、连贯的话。要求学生有意识有准备地说。明确自己是在与人交流,要态度大方、赋予礼貌,边说边想,有所准备与思考。

听与说,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听是说的前提与基础,是收集信息积累材料的过程;说,是对听的拓展与延伸,是衡量听的效果、造就各种素质的途径。

二、衔接教学环节,提升口语能力

(一)巧用课前五分钟,不但可锻炼学生敢说话的胆量和勇气,增强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充知识面,多层面的训练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训练内容当然不拘一格,诸如讲故事、说笑话、背诵名言警句,到渐渐朗诵浅显易懂的儿歌诗词、文章片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二)巧用扩词造句法,强化字词教学,训练口语交际。鼓励学生说说常用字的结构规律,理解课文里的词语。可要求学生“说一说”,选用单个词语或多个词语组合口头造句;“用一用”,运用多个词语进行即兴口头作文、情景片段描写,表达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训练运用中,丰富积淀了自己的语言层次,又吸纳借鉴了别人的鲜活词汇,使课本上的语言融汇转化成为儿童自己的语言。在学生全面掌握课文词语的基础上,还可变化词语中的某些词素,进行词语沙龙游戏。如引导启发学生对词语“凝视”进行联想,学生想出了与“看”相关的“正视、注视、重视、轻视、蔑视、藐视、斜视、俯视、仰视、仇视、敌视……”这样就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占有量,又辨析了近义词。

(三)阅读教学以读为主,从题目入手进行口语训练。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标签,所以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文章的题目。课堂展示题目之后,让学生说说“看到题目,都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了文章题目的重要性,而且使学生了解了什么样的题目应该有什么样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精心设计学生提问,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有话可说想说说多。低年级的课文大多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大部分插图都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便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乌鸦与狐狸》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插图,然后说说狐狸与乌鸦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叙述的非常形象生动,想象力极为丰富。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课文,看看狐狸是怎样花言巧语地骗肉的?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由文字信息再转化为图像信息,互动印证,相得益彰,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了。

读写结合,借读学写,发展思维,拓展说话空间。说离不开读,读促进说,读说铺垫于写。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一段话、一个短篇,为今后习作奠定基础。如在教学《小池塘》一课时,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后,仿照这段话说几句话,并用上“……倒影在池塘里,像……”,再把这几句话写下来。有的同学写到:蘑菇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把小雨伞;蜻蜓倒影在池塘里,像一架架小飞机;柳条倒影在池塘里,像小姑娘的长辫子……学生调动了生活中的观察和想象,滔滔不绝,说写起来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簇即蹴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只要我们教师持续的挖掘教材,把听、说、读、写、思、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切入点,创设平等宽松的语言环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