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

黄尚锋

平果县同老乡中心小学广西百色531400

【摘要】新世纪需要勇于实践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就是创新人才的培育者。探究式课堂教学能激励学生多面思维,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课堂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作为探究式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任务是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勇于实践。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要想营造一个探究教学氛围,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师生关系要融洽

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要放下架子,亲近学生,热爱学生,把爱融进学生的心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信任目光面向每个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教师用热爱尊重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轻松愉快地参与探究学习。

(二)营造民主氛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营造民主性环境至关重要,只有在民主教育环境中,师生才能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辩论,学生才能不唯师命是听,唯教材是从,才能各抒己见而不担心挨棍子、戴帽子,敢于进行非逻辑性的“异想天开”,求异性的“见异思迁”,发挥性的“举一反三”。如我在教《清澈的湖水》一课时,讲到小姑娘小洁跨上岸,她将会怎么做时,同学们都活跃开了,说出了他们的看法。一个女同学站起来说:“如果我是小洁,我会对扔香蕉皮的小孩说……”学生探究的欲望再次得到升华。

二、多方探究,激活创新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投石”,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然后相机引导他们追根溯源,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设疑激思,自学探究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要使学生学会提问题,教师就要有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起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他们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由需要而积极思考,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如我在教《五彩池》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画出这样几句话: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下层却成了棕檬黄;左边是……右边是……让学生自己提问质疑:为什么水会呈现出不同颜色呢?好奇心让学生进入自学探究阶段,对以下的课文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之,学生在自学探究中,通过学、思、疑、问,体验到自学探究带来的乐趣,从而增强了质疑解难的自信心。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探究活动中,对于课文中的某些知识点可能不会一步到位,有的甚至出现“断电”现象,其思维处于停滞的状态。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一方面汇报自学收获,以及自学探究中遇到的难点,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组织学生确实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彻底的或争论不休的问题,这时教师才适时而又巧妙地给予诱导、点拨,帮助他们突破难点,以求新的发展,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举一反三,实践探究

学生的学习,不只是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还要学会在实践探究中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设计问题,让学生回顾过程从而得出结论及学习方法。如学习完《黄山奇石》中的第二自然段后,我就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采用了什么方法学习的?2.你认为哪个同学使用的方法较好。为什么?3.你准备怎样学下一段?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把所学到的知识深化到整个知识体系中去,经过不断的、有意识的训练,使新旧知识得到有机结合、触类旁通,形成统一的知识网络;二是可以使学生不停地调换、修正方法去探究中获得新知,然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自学或探究中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四)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教师要善于总结前三个阶段探究中取得的效果,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另外,为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敢于冲破课堂时间、空间的局限大胆向课外延伸,向社会生活拓展。教师可依据教材要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或依文配画、据文画画、或续讲故事等等,养成探究的习惯。如我在教完《司马光》一文后,设计这样一道作业:司马光以石击缸救小孩,这种方法好吗?你有什么办法呢?和司马光想的方法比较,谁的好?一石击起千层浪,这道题点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个个都跃跃欲试。他们有不同的回答,所表现的是主动探索精神,是课内学习的延伸,又是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

总之,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究的氛围,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要求,多角度设疑,全方位点拨,架设知识与能力交汇贯通的立交桥,激励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