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浅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郭宝军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采集2011年1月-2011年10月,门诊患者60例及住院部患者280例共34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血凝试验,对检验结果有可疑的患者,主管医生以及护理相关人员,检验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有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检验试剂以及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检验步骤的规范性。结论:为了确保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确保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中检验环节的控制。

关键词:影响血凝试验;因素分析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factorsinfluencingtheresultsofhemagglutinationtest.

Methods:thesubjectsofthisstudyarecollectedfromJanuary2011-2011yearinOctober,60casesofoutpatientandinpatientdepartmentof280patientswithatotalof340cases,the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hemagglutinationtest,suspiciouspatientsonthetestresults,thedoctorinchargeofnursingandrelatedpersonnel,inspectionpersonneltovisitinvestigation.Results:theresultsofhemagglutinationtestwerecollectedandprocessedbysamples,andthestandardizationoftheinspectionproceduresofthereagentsandinspectorsduringtheinspectionprocesswasalsoexamined.Conclusion:inordertoensuretheaccuracyofbloodcoagulationtestresults,wemustmakesurethatthecontroloftheinspectionlinksinthetestresultsisaffected.

Keywords:bloodcoagulationtest;factoranalysis

凝血试验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检验过程,是指导临床正常的治疗的保障之一[1],因此如何确保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尤为重要。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试验,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术前检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运用的非常广泛。由于凝血试验与一般的检验项目测定不同,其影响因素很特殊。当启动因子被某些因素激活后,就会发生一连串的反应,导致检验结果有很大误差,直接影响最后的诊治过程。因此检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影响凝血试验的相关因素,同时必须会对检验结果出现很大误差的检测进行校正。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随机采集2011年1月-2011年10月门诊患者60例,住院部患者280例来进行血凝试验。

1.2数据来源:对收集到所有的门诊患者和住院部患者样本在检验之前必须认真的校正,对不合格的样本必须返回各个科室进行重新取样。

1.3仪器与试剂:所使用的仪器为普利生C2000-4全自动血凝仪,试剂为厂家提供的标准的认证的合格配套试剂,以保证每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1.4比对试验:分别对标本量偏少或偏多的38份标本及重新采集符合要求的标本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值[2]。

1.5回访调查:对于检验结果有非常可疑的标本,主管医生和检验人员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回访调整,同时确定了检验结果有问题的必须重新进行取样以及再次试验。

2结果

2.1对所有的收集的标本中共观察了340例,其中住院患者为220例,标本合格为185,标本合格率为84.09%;门诊患者为60例,标本合格为55例,占门诊标本合格率为91.67%。其中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量偏少的比较多为30例,占不合格的样本的75%;不合格偏多的样本为8例,占不合格样本的20%;样本有凝块的为2例,占不合格的5%。

2.2回访调查:对所有收集的患者的标本340例中检验结果出现可疑的40例标本进行试验后回访调查发现,有20例患者是正常吃药后采集的标本占50%;有2例标本是放置了时间较长,占5%;有10例患者抽血时不顺利,占25%;其余8例均没有影响因素,占20%。

2.3比对结果PT的t=2.821,P<0.01;APTT的t=3.025,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有凝块的标本其结果出现不凝集或较正常结果时间明显延长。

3讨论

3.1检验人员的素质及其所起的作用:(1)操作者要严格把关,对标本不但要“三查三对”[3],而且对标本应仔细地检查。对不合格的标本,如有凝块、过多或过少、使用抗凝剂比例不当的均不能接收。(2)对检验标本有缺陷或不能检测的应及时返回临床,并且重新取样。

3.2标本的采集

3.2.1采血技术:(1)患者应在空腹条件下处于平静状态。因为乳糜血、情绪紧张、剧烈运动会激活或干扰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等成分。(2)压脉带不应扎的太紧,压迫时间不应过长。压力大及束缚时间过长可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和内皮细胞释放T-PA,后者可引起纤溶活动增强。(3)采血速度要适当,若太快易产生气泡,使纤溶蛋白原、因子V、因子Ⅲ变性。(5)采血后要立即与抗凝剂混合,但不要用力震荡。(6)采血顺序对试验结果也有影响。PT血样采集顺序第二管、第三管与第一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PTT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因此,采多管血样时,凝血试验标本应取第一管。

3.2.2标本运输以及储存:标本应随采随测,不应放置太长时间,而导致血凝使样本不合格。如需运输,标本应在室温下运送。血浆标本原则上应立即检测,血液一旦离体后即开始变化。凝血试验应在室温保存4h内完成,不能完成者应在4℃冰箱保存,24h内完成。血液离心是凝血试验标本处理的关键步骤,标本离心的相对离心力RCF≥2000g,离心时间不少于15min为宜。

3.2.3抗凝剂的选择:根据ICSH及lCTH推荐可知,0.019mol/L的枸橼酸钠作为凝血因子检测的首选抗凝剂。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应按9∶1混合,为最佳的选择。

3.3试剂

3.3.1试剂的选择:试剂的质量是确保结果可靠性的先决条件,试剂的选择一方面要根据所用检测仪器的类型,另外选择试剂应标有ISI值,理论上ISI值越接近1.0越好,ISI值的高低决定INR的精度和试剂的质量。

3.3.2试剂的使用及保存:(1)试剂在使用时应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复溶剂后的试剂不能反复冻融,不用时应加盖并保存在2~8℃条件下;所有试剂均应在有效期内使用[4]。(2)试剂使用中要注意污染的问题,避免如试剂瓶盖错盖,造成交叉污染,用同一吸管或移液头造成试剂标本的交叉污染等。

综上所述,影响凝血测定结果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因此要做好对每个凝血检验的质量是有多个方面的。不单是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检验合理的操作步骤,同时也涉及到护理人员采样本和患者的配合。同时在检验过程中也必须严格控制分析仪器和试剂的检验状态。因此为了保证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对检验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使检验结果达到准确,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瑾.影响凝血试验测定结果的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6);封4

[2]乌立扬.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原因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1):133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