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睡眠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王燕

王燕

(江苏省南通市紫琅医院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睡眠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睡眠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睡眠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指数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睡眠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291-02

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的睡眠障碍容易引发大脑功能紊乱,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患者精神疾病的恢复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1]。为探讨有效的解决睡眠障碍的办法,本研究对我院近期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析睡眠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其具体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本研究所选取的90例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患者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9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1岁,最小为25岁;平均年龄(39.42±11.07)岁;患者精神分裂症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8年,平均病程为(4.45±1.34)月。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平均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均无较大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睡眠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其具体方法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对症护理、支持鼓励、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等。对于睡眠间断、早醒类型的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应该酌情减少患者白天的睡眠时间。同时及时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起身体不适,进而影响睡眠,并根据相关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一部分严重失眠患者可给予抗失眠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帮助患者排解其心中的郁结,鼓励患者建立康复信心。也可适当放宽家属探视条件,以家属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支持,排解患者心中的孤独感。也可以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互相交流,相互鼓励。同时为患者建立安全、清洁、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保持患者病房的通风,尽量让患者病房内空气的温度与湿度适宜。根据患者习惯,适当改善病床的软硬度。护理人员在夜间尽量减少进入病房,以避免惊醒患者。同时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习惯,逐步调节患者的生物节律。鼓励患者在白天以及傍晚时进行适当的运动,以提高睡眠质量。

1.3效果评价

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价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更具患者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应用情况以及日间功能等相关指标测定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总分高于7分,表示患者存在睡眠障碍。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采用美国医学研究所制定的生活质量量根据患者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智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睡眠护理干预措施后,其睡眠质量平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通过相关护理措施后生活质量平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水平比较(x-±s)

*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患者容易产生兴奋、幻觉抑郁、妄想等相关症状,且随着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产生睡眠障碍[2]。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精神疾病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药物作用因素、睡眠环境因素等[3]。患者长期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康复等都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有患者长期饱受睡眠障碍折磨后产生轻生的想法。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而解决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也必须从引起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4]。本文所应用的睡眠护理干预措施就是从引起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入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经过相关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对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睡眠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辉霞.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8):53-54,63.

[2]王红霞,刘书红.腹式呼吸训练对女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2301-2303.

[3]顾桂英,曾德志,樊学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初期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174-175,188.

[4]邓娟,陆雪山,梁凤珍等.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3):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