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规避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规避措施探究

陈燮珅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中图分类号】R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10

【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发生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分析引起输液大厅中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规避措施。结果:输液大厅输液过程中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操作因素等。结论:输液微粒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高度重视,加强输液大厅的相关管理。

【关键词】:微粒污染;规避措施;相关因素;输液大厅

静脉输液是一种相对迅速有效的给药方法,因为其生物利用度高和起效快的特点,所以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普及[1]。但是,一些细菌污染反应、液体配伍和护理操作等问题,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药物自身的不溶性颗粒或外来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情况尤其是在类似于输液大厅的开放性场所,污染几率更大,所以,加强质量管理减少输液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对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输液大厅进行输液治疗的125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与患者入院前治疗的病情无关的其他不适症状,如咳嗽、咽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共计185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107例,年龄范围在3-76岁,平均年龄(40.37±5.73)岁。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系统分析出现感染患者病情,并进行化验检查,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测试,查找出输液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微粒污染相关因素

①静脉输液配置环境因素:输液配置的环境是不溶性微粒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输液大厅的开放性人口流动非常密集,空气中的细菌、微生物等含量非常高,在配药和输液时很有可能导致针孔和排气管进入其他液体导致污染。

②操作因素:在配药过程中难免有个别的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或者是因为操作不当,也很有可能引起输液微粒污染。因此在输液操作中规范化操作也是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预防输液反应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2]。

③联合用药和药物配伍因素:药物如果配伍不当可能会导致药物之间产生物理、化学反应,一旦生成不溶性物质会导致微粒增加。配伍过程中如果粉刺针没能完全溶解也将导致溶液中的微粒增加。多种中药注射剂配伍容易使不溶性微粒增加。

④病患原因:一些老年病患或身体抵抗力低的患者对细菌、微粒等感染抵抗力低,特别是伴有咳嗽、咳痰患者、通过咳嗽和排痰可导致大量的细菌滋生,输液大厅人口流动大,细菌跟随传播快[3]。

2结果

本次的调查中,调查结果为:上呼吸道感染157例,下呼吸道感染8例,口腔真菌感染14例,胃肠道感染6例。

3讨论

3.1不溶性微粒的规避措施

3.1.1输液室必须严格消毒

护理人员在配液和输液操作中,操作者必须按要求戴帽、洗手,避免扫地,控制输液大厅的人口流动,提高操作环境空气的洁净度。

3.1.2合理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

①保证药品和输液器具的质量,在使用前严格进行检查,发现有破损或沾污的器具杜绝使用,确保产品质量。②嘱咐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尽量减少来回走动频率,这样就能够减少液体瓶的晃动,避免沉积于瓶口的微粒输入人体。③加用输液终端过滤装置,将输液的药液中绝大部分不溶性微粒滤除[4]。

3.1.3规范护理操作

①规定护理人员在配液前和被污染后必须洗手,特别是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后,应该用消毒液洗手后再为其他患者进行穿刺,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细菌微生物的传播污染。②重复穿刺时必须更换针头,避免针头斜面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③改变进针习惯,斜刺进针能够有效减少微粒的产生,因为直刺会对橡胶塞造成切割,使得橡胶塞上的微粒增加。④规范护理人员的配液和输液操作,如需加药时要选用9-12号针头,严格做到一瓶一针筒。尽量使用侧孔针,将枕头以斜面45°刺入橡胶塞[5]。

3.1.4安瓿的打开方法

①正确打开安瓿的方法。禁止直接用硬物敲开,大多数的安瓿在2-5ml刻度线的位置都有蓝点标识掰开点,进行消毒后可以直接掰开。如果是稍大的安瓿,应该先用乙醇棉球擦拭之后再掰开。虽然这样的做法步骤变得繁琐,但是能够减少玻璃粉末污染,同样也是减少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②抽吸药液法。抽取药液时针头应该放置于安瓿的中部抽取,不宜将安瓿倒置,因为安瓿的颈口难免会有微粒,倒置的话很容易将颈口的微粒混于药液中,造成药液中微粒增加。③尽量减少联合用药,配伍过程中注射器的多次使用也会造成微粒污染增加,因此尽量减少联合用药。

3.1.5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的使用

①在使用注射器或输液器前仔细检查有无质量问题,如破损、漏气等。②在输液排气时,尽量多出一些液体,这样可以冲掉一些注射器或输液器内部的微粒。③注射器和输液器务必做到一人一针、一药一针,严禁重复使用[6]。

3.1.6合理用药,注意配伍禁忌

加强护理人员对药品理化性质、配伍禁忌等知识的培训,配制粉剂药品要经过充分溶解后再使用。

3.1.7做好输液大厅现场管控

为减少交叉感染,尽量劝说患者减少频繁走动,除了给注射室消毒外,有条件时可以按患者的疾病分类进行分室注射,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注射大厅内的卫生宣传工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由于儿童和年老体弱者抵抗力相对较差,所有不建议让他们陪患者注射,同时尽量减少停留时间。

【参考文献】:

[1]刘建华.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及规避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22):161-161,171.

[2]赵玉梅.基层输液大厅医院感染的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4):255-256.

[3]金娜,蒯玉萍.门诊输液大厅发生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0):153-154.

[4]卢秀英.新形势下门急诊输液大厅护士综合素质培养[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56-57.

[5]刘心路.门诊输液室采用区域划分模式管理预防交叉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160.

[6]钟璐,陈雯.门诊输液室患者按号入座的效果评价[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