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横琴为例探讨园林景观苗木抵抗台风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以横琴为例探讨园林景观苗木抵抗台风的对策

郭建航

珠海大横琴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519031

摘要:以横琴近年的台风为例,通过现场勘查、研究分析和文献等,总结园林景观苗木在台风过后的受损状况,探讨影响园林景观苗木抗风的因素。从设计、施工、管养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园林树木抗风能力的措施与对策,减轻未来台风对园林景观苗木的损害。

关键词:横琴;抵抗台风;景观苗木;对策

前言

笔者已在横琴工作五年,最近的两年横琴的景观项目连续两年受到天鸽与山竹两个台风的破坏,笔者分析了台风的实际破坏情况,探讨园林绿化中抗风植物选择及应用,希望能通过合理地选择园林植物,提高园林绿化防灾水平,减少台风对景观项目所造成的损失,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一、台风的定义与苗木抗风能力研究

从定义上描述,在海洋面上形成的气旋就叫做台风。台风按照强度,分成6个等级,最简单的热带低压已经是可以称之为台风了,从弱到强,分别还有,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台风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各种破坏,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破坏力,是地球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还有具有季节性,通常在夏季或秋季高发;有不稳定性,风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现在的技术,预测台风的登录存在一定的难度。台风还常常伴有其他灾害,例如暴雨、海潮甚至海啸等。由此可见,台风的能量是很强大的。

苗木抗风能力是指园林景观苗木在台风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抵抗台风影响和自我保存与恢复的能力。园林苗木的抗风能力受风场环境和自身抗风性状等多种因素影响。单纯受风害破坏程度难以反映实际的抗风性,而且当风力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单纯的讨论苗木的抗风能力已无实际意义,需结合城市建筑空间格局及城市风力流向进行研究。

二、台风的破坏调研

回顾一下2017年台风天鸽以及2018年台风山竹之前对景观项目所造成的破坏。根据全岛统计绿化苗木受灾数量统计,台风天鸽造成横琴岛市政道路树木倒伏折断超过62000株,而台风山竹造成树木倒伏折断超过12020株。台风过境后,从笔者自己现场查看的情况来看,樱花木棉、本地木棉、秋枫、美丽异木棉、非洲桃花心木、黄花风铃木、黄槿、火焰木、盆架子等倒伏受损严重,樱花木棉、本地木棉、美丽异木棉等折断受损最为严重,而棕榈科植物(银海枣、海南椰子、老人葵、大王椰子等)及小叶榄仁、凤凰木等相对受损程度较轻,抗风表现较好。

台风对树木造成的损害主要表现为:1、倒伏死亡,是树木受害的最严重情况,严重影响景观效果,必须更换树木;2、倒伏连根拔起,被强风吹倒,需要适度修剪扶正,扶正后可重新利用,但景观效果可能因强风修剪、恢复力慢大打折扣;3、折断撕裂倒挂,主干被拦腰吹断或主枝折断撕裂,需要重度修剪,对萌发力强、景观效果迅速恢复的可养护予以保留,但短期影响景观效果。对萌发力弱、恢复慢的、严重影响景观效果的则需要重新更换苗木;3、歪斜等其余情况,需要对树木扶正、修剪整理,轻度影响景观效果。下图的照片是在2017年8月24日拍的,当时天鸽对横琴琴海北路的樱花木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从图片上看得出来,樱花木棉被拦腰折断,还有的被连根拔起。

三、影响园林景观苗木抗风的因素

通过现场勘查的情况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通过分析比较,大致总结了一下植物受到台风的影响,大致可以4种原因:

1、树种本身的抗风性。不同植物品种的抗风能力是不一样的。经现场查看并进行统计,发现同一条路相同支撑方式、不同树种的受损程度大不一样,例如环岛西路种植小叶榄仁和银海枣的路段,这些树木受损轻微,很少倒伏,也几乎没有出现折枝折干现象,而种植菩提榕和大腹木棉的路段,这些树木则受损严重,大量倒伏、连根拔起。这有力说明了苗木品种本身特性因素影响其抗风性。树冠生长迅速、枝叶浓密、树冠庞大、冠幅受风面大、根系浅的阔叶树种,如小叶榕、黄槿、刺桐、非洲桃花心木、红花羊蹄甲等,这类树种抗风性弱,台风灾害中容易倒伏;生长速度快、木质脆弱、木材密度低,且根系也不发达的阔叶乔木树种,如南洋楹、非洲桃花心木、盆架子、樱花木棉、美丽异木棉、木棉等,这类树种抗风性能最弱,台风灾害中容易出现倒伏、断干、折枝等严重的风害损伤;深根性、根系广、树枝柔韧、木材木纤维长、抗弯度高、树冠枝叶婆娑的树种,如使君子科的小叶榄仁、锦叶榄仁、莫式榄仁、大叶榄仁等,这类树种的抗风性能较强,在台风灾害中不易倒伏、出现折干折枝现象;棕榈科植物的抗风性能普遍较好,由于棕榈科植物的树形过风良好,在风灾中损害较轻,例如,棕榈科的银海枣、海南椰子、老人葵、中东海枣等,在风灾中几乎少有出现倒伏、折断现象。

2、根系生长受限。在工程管理上,有很多疏忽的地方,导致树木的种植方式管理不到位,从而使得树木的根部不能有效的生长,导致抗风能力弱。比如说假植苗的包裹未拆除,种植穴遗留大量的建筑垃圾,水肥不足都会使得植物的根系生长受限。树木移植后,起码需要三年以上才能让根系生长良好和深扎在地上,但横琴新区大部分道路的行道树种植时间较短,都在两三年左右,根系未完成生长,其抗风能力有限而遭强台风袭击倒伏。

3、支撑不科学。现场查调查中发现,同一科属、特性类似、规格相近的树木,采用不同支撑方式固定,其倒伏情况截然不同。例如环岛东横琴码头段种植的美丽异木棉,普遍采用的四角支撑方式固定,现场倒伏情况相对较少,而滨海次干路景观工程项目种植的樱花木棉,普遍采用三角支撑方式固定,现场树木倒伏情况相当严重。由此证明,采用三角撑固定的树木比采用四角撑固定的树木容易倒伏,抗风倒伏能力相对弱。因此,除了树种本身的抗风性能差异外,不同支撑方式也是影响树木抗倒伏的关键因素。

4、修剪养护管理。由于疏于管理,树木缺乏必要的修剪,任由树木生长,虽然郁郁葱葱,但冠大招风,容易倒伏。例如环岛东路的非洲桃花心木和多杆秋枫,从灾后修剪扶正后的受损树木中可以看出,这些树木内堂枝较多,平时缺少必要的修剪;还有有些树后期养护不到位,营养或水分跟不上,导致树木生长弱小、生长不良、小枝徒长等导致抗风能力弱。

5、城市建筑空间格局,由于笔者所工作地区属于新区,建筑未形成群体,大部分地区仍然属于开阔地区,台风来临时,几乎没有阻挡,也是造成台风对苗木破坏了一个重要因素。

(左图为台风山竹前2018年9月14日,右图为台风山竹后2018年9月18日)

四、预防台风的措施及风灾后的抢救

台风作为自然灾害其破坏性是不可抗拒的,对绿化景观的损害不可避免,但很多可以控制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灾害的程度,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风灾带来的损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措施增强抗风性,减少风灾绿化损害:

1、在设计方面加强技术把控,需重点考虑树木品种的选择和配置方式。在树种选择上,选用深根系、树枝柔韧、材质坚硬、抗风性强的树种,特别是行道树、孤植树尤为重要;在植物配置上,首先根据地理位置因地制宜考虑,风道口及迎风面上尽量少种高大、根系浅、木质脆的品种,这些区域受风力影响大、树木容易被吹倒。其次,要注意构建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合理配置落叶与常绿品种、阔叶与细叶品种的比例,抗风性好的植物品种应作为骨架,浅根系的植物品种应避开迎风面等受风力较大的区域,避免单一的植物群落配置方式,营造多道防风绿化屏障。

2、在施工方面做好树木固撑工作,一是树头培土,提高树木的抗风力,主要是针对浅根系或抗风力不强的苗木。二是绑桩支撑,培土无法真正达到固定目的,需要绑扎抗风桩。绑扎抗风桩时,绑扎点一定要选好,不能过高(过高作业不方便、工作费时)也不能过低(过低支撑力不够、不能起到防风作业),确保能起到扎实的固定作用又能方便作业。桩一般选择镀锌管等比较耐用坚固的材料。支撑方式方面,小苗木一般用三角撑,大树用四角撑,以增强防风能力。

3、在后期管养方面加强定期修剪、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台风前及时对树木过长枝、过密枝进行修剪,特别是主干道及受风处的大树,往往被拦腰吹断或者连根拔起。通过疏剪(将过密的枝叶主要是侧枝修剪1/5到1/3,每年一次)、缩剪(整个树冠的枝条整体内缩剪短1/5到1/3,甚至更多,每2-3年一次)甚至截干(对过高的树干留一定高度,2.5米至5.5米不等,再截除整棵树的顶部,视情况而定)等措施,缩小树冠的受风面积,增强树木的抗风能力;日常养护中,注意树木病虫害的防治和水肥培育,促进根系的生长,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增强植物的抗风性。

4台风的灾后抢救。台风过境后,台风的抢险工作也很重要,及时的对植物的抢救,避免了很多经济损失,减少了国有资产流失。在灾后抢险中,大型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可进行抢救性扶树,主要是为了先把树就活,越早进行越好。首先,在保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对倒伏的树修剪,保留三级以上的分枝,把断裂的残枝切掉,叶子梳剪。然后,在树倒伏的反方向挖穴,将残根杂物污泥挖出,排除积水,如果发现植生网没有拆除,这时候可以选择性拆除。最后,用人拉绳的方式或机械把树扶正,适当的进行加固,夯实土壤,浇水。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对伤口进行消毒杀菌、施肥或者给树木打吊瓶。

结束语

通过研究影响横琴园林景观苗木在台风“天鸽”与“山竹”中苗木的抗风能力的因素,对现状不抗风苗木品种采取适当的对策,在园林景观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实行抗风措施,减轻未来台风对苗木造成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也对横琴周边等沿海地区有一定的借鉴性。

参考文献:

[1]裴东亮,关于台风的一些知识浅析河南鹤壁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2]苏芹析,沿海城市如何做好苗木防台风工作

[3]肖洁舒;冯景环,华南地区园林树木抗台风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