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思维提高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优化思维提高效率

章玉珍

陕西省汉中市武乡中学章玉珍

新化学课程倡导以科学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这就要求中学化学教学不但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列举三种速解选择题的思维方法,供参考。

1.求同思维

将物质的分子式或化学式进行恰当的变形或代换,以便找出共同点。

例1测得由甲醛、乙醛、乙酸和α—羟基丙醛组成的混合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9%,则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A.16%B.37%C.48%D.无法计算

解析学生粗看该题感到缺少条件,无法计算,容易错选D。但认真分析,将其分子式分别变形为CH2O、(CH2)2O、(CH2)2O2和(CH2)3O2,发现每种物质均是由“CH2”和“O”两部分组成的,在“CH2”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所以“CH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9%&pide;=63%

所以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63%=37%

答案选B。

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正向思维的反向思考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2将质量为1g的镁铝合金投入到500mL2mol/L的盐酸中,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烧碱溶液,若要得到质量最多的沉淀,则加入4mol/L烧碱溶液的体积为()。

A.500mLB.350mLC.300mLD.250mL

解析要使生成的沉淀质量最多时,所加烧碱溶液除中和过量的盐酸外,还刚好与AlCl3、MgCl2完全反应分别生成沉淀Al(OH)3、Mg(OH)2,且所得溶液为NaCl溶液。

由n(Na+)=n(Cl-)可知:n(NaOH)=n(HCl)。则

2mol/L×500mL=4mol/L×V(NaOH),解得:V(NaOH)=250mL

答案选D。

3.发散思维

若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去分析一道题,可能会得到不同启示,从而引申出多种解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十分有利。

例3质量为3.84g的金属铜与适量浓硝酸反应,金属铜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2.24L(标准状况下),则反应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0.10molB.0.16molC.0.22molD.0.24mol

解析若利用金属铜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设未知量列方程式,可计算出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2mol,但此方法很繁琐,且消耗大量时间。

若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从元素守恒观点分析则很容易解答,即利用N元素守恒:

n(HNO3)=n(气体)+2n[Cu(NO3)2]=+2×=0.22mol

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