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

赵贤森

赵贤森(奇台县东湾镇中心学校新疆奇台831800)

【摘要】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为此,《标准》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渠道。

【关键词】实践性;探索性;研究性

《标准》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渠道。为了更好地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生成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的确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有探究价值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数学教材中虽然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的内容,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这并不满足学生实践活动需求。生成活动主题策略有: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设计主题,比如学生生活中天天要用的“塑料袋”对环境有没有污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再如,家庭成员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春游中的数学问题等都是生活中需要解决和思考的问题;其次可以研究地方与学校课程资源,设计与社区生活相关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性主题,如“家乡的巨变”就是要学生在收集资料,展示数据与图片的活动过程中,无时不在感受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深深地体会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生活质量都有明显的改善;再次可以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开发综合性课题;最后可以在调查、互动、反思、疑问、争论和错误观点中生成主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发现,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是实践活动内容的“源头活水”,可进一步作为活动的主题去研究,如学习了“圆的认识”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在家里、社区、街道、公共设施等地方发现圆、捕捉圆,小组将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在班里组织一次图片和资料的交流,谈谈自己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的感受。

2.丰富活动形式,开展多种实践

低年级段的儿童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模拟、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例如:一年级“小小商店”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让他们自己制作标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再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模拟现实实践的购物,在购物中,学生既加深了人民币的认识,又巩固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中年级段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以学具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例如,第七册中的“参观果园”,它要求学生做一些社会了解,包括到什么地方去参观,租什么车,到果园后,应了解果园有多少棵树?每棵树的产量是多少?每千克水果的单价是多少?还有学生自备的物品,包括香肠、面包、水等。经费预算、联系车辆、联系果园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年级段的学生社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较强,所以以小课题研究为主。例如,十二册的“节约用水”实践活动,课前要求学生查找资料,淡水资源状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的有关知识。调查本地水价,了解家庭及学校每月用水情况,再调查学校水龙头数量,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或家庭附近一只滴水的水龙头的滴水速度,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后,对“节约用水”已不只是停留在“浪费水就是浪费钱”这一表层认识上,而能从珍惜“世界水资源”角度去衡量自己的行动,认识身边的现象,把节约用水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3.优化实践活动组织,提高实践效果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所熟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步骤主要包括:确定主题——活动导入——活动组织——活动展开——活动评价——拓展延伸。其中活动组织尤为重要,活动组织的成功与否,直接制约着活动的进展,影响着活动的效果。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应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3.1收集有关信息。收集有关信息是实施活动的前提。如九义六年制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的“节约能源”,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意识,同时把握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电的方法,但他们是通过本小组成员中,哪些家庭的用水用电量少,哪些家庭的用水用电量多的比较中寻找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方法,要进行比较,就要在课前收集有关用水、用电的数据。

3.2准备好活动工具,准备好活动工具是实施活动的关键。如九义六年制教材(人教版)第七册中的“量一量”,它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一方面巩固所学的面积概念、测量方法等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几何方法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建立空间观念。所以,使学生有效地测量最为关键,要使学生有效的测量,必须准备好卷尺、米、测绳、标杆、计算器等测量和计算工具。3.选择好的活动方法。如调查、访问、参观、实验、测量、统计、制作和社会调查等,教师教给学生必需的方法,如何对已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如何进行访谈,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是什么样的,如何利用工具书,如何指导学生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工作,如调查问卷,实验数据,活动记录。如何要指导学生学会做原始资料的记录,如活动主题,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分工、活动经过及活动结果。

3.3选择好活动方法。选择好活动方法是组织好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在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前要依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有合作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观察实践法,操作体验法、猜想法、调查法、制作法。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合作交流法。

3.4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学生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才能产生创新的灵感,才能迸发创造的火花。为此,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利,活动的主题要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方案要让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个体的经验,

4.活动交流与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成果,要让学生把自己活动经验、体验、发展、作品展示出来,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化建议、要求及时提交到相关部门,将学生的成果向社会展示。交流的形式可以写一篇论文、调查报告、日记,还可以进行一次演讲、制作比赛、心得交流,但成果展示要自然真实。总结交流的目的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活动总结交流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主题的拓展与升华。

5.活动的评价

5.1要注重活动的过程、方法的评价。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评价,也许活动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也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并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参与后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交流,并把自己的感受、得失、经验与他人分享,在展现、交流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就可以引导学生随时积累相关资料,达到体现过程、方法、展现体验、共同分享的目的。

5.2侧重于学生的态度、情感的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学生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愿望、技巧和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途径、技巧及时对信息的辨别反思能力来评价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作品的创意、设计制作过程及作品的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设计与操作技能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6.活动的反思

随着活动的展开,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和新的活动方式不断生成,教师要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反思:1.活动的主题对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有利?2.学生对本次主题活动的哪些方面可能会最感兴趣?3.在自主活动中,学生哪些方面要得到教师的指导?4.我对学生进行了哪些学习方法上指导?5.是否还有其它的教学策略能使主题活动更利于学生的发展。根据以上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教学行为的价值,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