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探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

宋军

(常州市金坛区审计局,江苏常州213200)

摘要:我国已经具有完备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相关章程。其是基于市场要素和竞争环境而形成的。其根源通过对契合建筑工程需求的计价模式进行延展,进而为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资金提供一个可控空间。工程造价是经济层面的概念,其对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工程造价和负责人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把握。造价人员要以法律范围内的造价规范为基准,确保工程造价在具体的范围内进行波动,以实现建筑工程社会和经济双重利益的最优。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造价;可控性

前言

世界经济贸易组织提升了我国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开放度。传统预算定额模式下的工程造价已经不能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相契合,其逐渐背离了21世纪的市场经济发展初衷。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在新型市场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能够很大程度提升与当今市场环境的契合度。其以国家统一工程量规则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中涉及到的工程清单进行规划和确定。并以合理的工程清单为背景,对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中涉及到的各项要素进行综合布排,进而最大程度提升建筑工程的性价比。从根本上对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混乱市场局面进行改善,使我国工程造价上升到国际惯例层面。

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1.1相关概述

工程量清单包括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具体项目名称和项目中涉及到的相关明细情况等。招标人要根据相关文件中的统一规定,对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项目编码、名称、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等进行统一编制。其又可以被进一步进行细分。主要涵盖招投标双方包括工程项目和工程数量在内的利益要点,进而以此为依据进行投标报价,进而确保招标文件的具体内容和条款的充实完整。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以招投标为前提,由招标人、中介机构和投标人共同参与的,以国家统一工程量计算为基准,采用投标人自主报价模式,最大程度压缩建筑工程造价成本。其具体内容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税金等费用要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摆脱了传统工程计价过程中的弊端,通过对综合单价进行统计和分析,实现对人工、材料、机械、管理和利润等费用的全面覆盖,并对相关风险要素进行评估和削减。

1.2基本特点

首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使投标方处于统一规范的利益水平线上。其能够应用正确的统计模式对投标责任方工程量进行统一,进而将投标方作为竞争的主体,对价格竞争幅度和竞争空间进行进一步延伸。招标文件中要对工程量清单进行覆盖,同时,将其作为报价依据交由投标方进行审核,简化整体工程量计算难度,进而提升思维便利度。

其次,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实现了建筑工程市场的大范围开拓,能够提升施工企业的市场认知,帮其树立与现代工程需求相匹配的竞争意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对传统工程造价控制权进行转移,使投标单位能够依据具体工程情况,对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造价进行合理布排,提升了整体建筑工程资金应用灵活度。同时,也能够借助报价方式和平台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为自己树立全新的认知依据。

最后,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风险进行细化和分割。其不再将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设备、人员、材料和机械等作为统一的整体,而是借助单价模式对其进行分割,提升工程造价的灵活度和可波动幅度。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将工程造价进行细分,并将投标方的风险进行细化和窄化。而投标方的风险承担力度也有所下降,由传统的多重风险,转化为单一的价格风险。业主和投标方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从属于自己的风险进行管控和规避,为建筑企业提供了充分灵活的运作环境。

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

2.1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

首先,提升施工图纸审查和设计的严密度。施工图纸并不是简单的与整体工程规划相匹配的图纸。如果施工图纸内容过于粗糙,会影响工程量清单编制效果,进而与造价控制初衷相违背。施工图纸设计既要保证设计内容的丰富性和严密性,又要确保设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设计项目的前后一致性。施工图纸设计的疏忽和纰漏将会直接影响工程量清单计价质量和精确度。同时,暂定项目的数量与后期工程索赔额度呈现正相关,并使工程整体造价脱离可控范围。设计人员、编制人员和业主等施工图纸相关责任人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将会审内容辐射到施工图纸中的各个细节,提升整体造价控制的可行性和精确度。

其次,优化工程量清单编制效果。工程量清单是涉及到招标工程编制和投标报价的文件资源,其可信度比较高,并且具备法律效力。工程合同签订、变更和竣工结算都要涉及到工程量清单应用。相关人员要对工程量清单中涉及到的各项资金要素和工程指标进行充分准确的核对,以降低其编制应用过程中的失误率。进而提升整体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和造价的可控性。编制人员要结合施工图纸和施工现场要素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客观的编制和核对,最大程度对其资金和其他风险要素进行规避。部分业主能力薄弱,不具备清单编制资本,可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清单编制,以最大程度掌控建筑项目施工中的主动权。同时,业主也可以对招标文件进行额外说明,为招标人提供法律允许内的工程变更空间。中标之后,工程量清单要保持与设计的一致性,并将其更改幅度控制到最低,以优化后期竣工结算流程和效果。

最后,施工合同签订。施工合同是关乎多方利益,并具有法律效应的工程文件。其对工程造价具有法律约束力。施工合同的签订和优化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根本保障。同时,其也能够通过法律和利益协调的多重效用将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纠纷进行调解,并为建筑工程提供一个优质的价格体制和环境。工程量清单计价背景下的施工合同有固定单价合同和固定总价合同两类。项目负责人要依据项目特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合同类型,进而使工程造价居于最优状态,风险处于可控范围。某种层面上解读,合同性质是由工程类型和规模确定的。比如,简单的工程适合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反之,部分工程存在诸多不可预测性,其则更适合固定单价合同。合同签订既要顾及双方利益,也要注重工程施工中的可变和不可变要素。

2.2工程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首先,以合同条款作为工程竣工核算依据。工程竣工结算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合同中涉及到的计算方式和结算要点,对整体结算审核方案进行确定,进而将方案内容进行具化。如果合同类型为固定总价合同,审核人员要以全局视角进行工程整体审核,并将承包方的量价风险进行排除。简言之,投标中,承包方对建材市场价位预估不合理,导致建筑材料中标价格与实际采购价格不匹配,进而使利润空间缩减,承包方要对其主观意识导致的风险进行承担。反之,合同类型为固定单价合同,审核人员要将施工图纸作为整体价目核算依据,并核查承包方的实际施工是否与具化的工程清单相匹配,依据具体工程需求,对个别单价进行变更。审核人员要依据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具体工程单价进行核算。

其次,对施工阶段签证单据进行复核。工程量清单和变更签证单是工程审核中的重点。审核人员要立足于合同基准上对其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关核对。对其从属界线进行明确划分,进而确定是否将其作为合同内容纳入计价要素。

3结语

相较于传统的工程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当前建筑市场环境更加匹配。通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应用,造价人员提升了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可控度,使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项目设计和资金应用更加合理,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市场认可度。

参考文献:

[1]黄俊宇,江建平,马志恒.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J].江苏建材,2014(06)

[2]周丽.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成功(教育),2013(24)

[3]谭炜,陈强,廖桂英.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方法探析[J].水电站设计,2013(04)

[4]马亚娟.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