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手术治疗牙槽嵴萎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临床手术治疗牙槽嵴萎缩

苗春雨

苗春雨(哈尔滨市呼兰区红十字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500)

【中图分类号】R78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172-02

【摘要】牙槽嵴萎缩最常见的原因是天然牙齿的缺失、拔除、增龄性变化和各种手术切除。正常人咬合力通过牙周膜传到牙槽突,这是一种生理性刺激,可刺激牙槽突骨质的生长,调节骨的吸收与再生,使其保持相对平衡。各种原因导致天然牙缺失或拔除后失去上述生理性刺激,1年之内牙槽骨的高度至少自然吸收减少25%,且过程会持续进行,最终导致50%甚至全部牙槽骨骨量丧失,造成不同程度的牙槽嵴萎缩。牙齿拔除后剩余牙槽骨的吸收是影响缺失牙患者健康的重要口腔疾病之一。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和应用了各种方法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本文综述了即刻种植、植骨术、牵张成骨术等几种主要的技术,指出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及局限性,同时指出了防治牙槽嵴萎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牙槽嵴萎缩治疗

一、临床诊断

牙槽嵴低平、缩窄或缺失。出现反颌全口牙缺失,牙槽突的吸收沿牙体长轴方向进行,上颌牙槽骨向上、向内吸收,唇颊侧牙槽密质骨较薄,吸收速度较腭侧快,结果使上颌牙槽骨弓逐渐缩小。下颌牙槽骨吸收向下、向外,使下颌牙槽骨弓相对变大。面形不对称如果前后牙或左右两侧的牙缺失间隔时间过长,或者一侧的颌骨手术等,均可造成牙槽骨的不对称吸收,导致面形对称性的改变。X线片或CT片测量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高度<10mm,宽度<5mm。

二、治疗措施

1.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一定的手术方法恢复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骨移植术,上颌窦底提升术,下牙槽神经移位术,牵张成骨术和引导骨再生膜技术等。

2.治疗要点

(1)骨移植术:骨移植包括了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和人工生物材料移植等。自体移植骨以皮质-松质骨的效果为佳。对于部分局部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可采用牙种植+邻近自体碎骨移植钛膜固定技术,取骨的部位通常是上颌结节、颏部和下颌骨外斜嵴等处。对于牙槽嵴萎缩严重,移植骨量较大的患者,移植骨可取自体髂骨,采用钛网成形固定移植骨或采用三明治式植骨的方法增高增宽牙槽骨。异体骨移植多来源于组织捐赠者,异种骨移植最常见的是牛衍生骨。也可以使用各种生物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珊瑚、各种生长因子等增加牙槽骨的骨量。

(2)上颌窦提升术: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窦底到牙槽嵴顶距离过小,缺乏足够的骨组织支持时,一般采用上颌窦窦底抬高术。如果牙槽嵴顶距上颌窦的距离<5mm,用自体骨移植的方法抬高上颌窦底,4~6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如距离在5~8mm范围内,可采用自体骨移植的方法抬高上颌窦底,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如距离>8mm,在制备种植窝后用骨挤压器直接将上颌窦底抬高。

(3)下牙槽神经移位术:如果下颌牙槽嵴顶距下颌管的距离<7mm,可采用下牙槽神经移位术增加牙槽骨的高度,避免种植体对下牙槽神经的损伤。该手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整个过程有可能导致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包括麻痹、感觉异常。

(4)牵张成骨术:通过对骨切开后仍保留骨膜及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骨段,施加特定的牵张力,促使牵张间隙内新骨生成,以延长或扩宽骨骼,可用于垂直增高萎缩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尤其适用于下颌骨的重度萎缩,通过此方法一般可使牙槽骨增高约1.5cm。先经手术的方法将微型牵张成骨器固定在颌骨的萎缩处,术后1周起按每天升高0.8mm,达到预期的牙槽嵴高度后,固定2个月,再拆除牵引器。

(5)引导骨再生膜技术:此方法利用生物膜形成屏障,可阻止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确保成骨过程最终实现缺损区的骨修复,在生物膜下的成骨空间应充填足量的自体骨或人工材料,如Bio—ss,发挥生物膜的特性,诱导新骨形成。

三、并发症处理

1.创口裂开:创口张力过大,缝合过紧或过松,术后饮食不当容易导致创口裂开。创口裂开后应及时清创,避免移植骨暴露、感染和吸收。

2.感染:术中无菌措施不严格,手术区和手术器械的污染会诱发感染。感染发生后应加强局部换药,调整抗生素的用量和用法。如发生移植骨坏死,则应及时清创去除坏死骨。

3.出血:因手术中黏骨膜剥离损伤大,术后局部压迫不够,极易发生黏膜下出血。局部淤血一般数日后可被吸收。提倡早期冷敷,晚期热敷。

4.上颌窦穿孔:在做上颌窦底抬高术时容易引起上颌窦穿孔。如穿孔较小,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穿孔较大,需做上颌窦黏膜修补术。

5.下唇麻木:做下牙槽神经移位术时由于对神经的牵拉会导致术后下唇的麻木,一般数月后会自行恢复,术后可配合使用神经营养药和理疗。如造成下牙槽神经撕裂断开,应尽早采用神经吻合的方法修复。

6.异物反应:有些术中使用的材料,如钛膜、钛网和生物膜,会引起异物反应,导致软组织创口迁延不愈。应及时去除这些材料,促进创口愈合。

参考文献

[1]邓飞龙.曾融生.罗志斌即刻种植的临床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3(03)

[2]张苹,徐军.线性牙合总义齿固位稳定性的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