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儿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儿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

黄枫玲傅明鸿

黄枫玲傅明鸿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3620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儿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8例雾化吸入治疗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及住院时间的效果在干预前后的比较。结果个性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雾化吸入后喘憋缓解、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观察组雾化吸入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患儿不同年龄段心理发展,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雾化的依从性,提高雾化吸入的总有效率,缩短病程,使患儿及家长对雾化吸入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进而积极主动的学习正确的雾化吸入方法,提高雾化吸入总有效率。

【关健词】雾化吸入个性化护理总有效率空气压缩泵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309-02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是采用电动的空气压缩泵来驱动带有喷嘴的雾化吸入器,使药液形成雾状微粒分子,分子小。喷雾器接面罩或含嘴使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约80%的药雾被吸收,药雾滴颗粒平均4.8?m,有利于大量药雾沉积在肺中发挥显著的效果,药物浓度高,有利于痰液稀释,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改善通气,对儿科喘息型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明显。2011年1月-6月我科对69例雾化吸入治疗患儿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6月收治的138例患儿,男79例,女59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3.5±0.4),其中喘息型肺炎86例,毛细支气管炎52例,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有阵发性咳嗽,喘憋,气促,肺部闻及细湿啰音,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除外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支气管异物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应用空气压缩泵1932次,均为雾化吸入适应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以抗感染、抗病毒、化痰、平喘、解痉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0.5mg、雾化液万托林0.25mg、0.9%氯化钠溶液2ml,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2次/天。

1.3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治疗,均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雾化吸入操作,由护士正确的指导两组患儿或其家长雾化吸入的正确操作方法。婴幼儿以面罩将口鼻罩住,年龄大一点的患儿采用中含器。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持续个性化护理干预,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性格,习惯情绪状态,文化程度接受理解力,从需求的多样性出发,以多种灵活机动的方式对其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雾化吸入前的干预:①确保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前清理呼吸道。②心理干预:对患儿进行入院指导,使其处于轻松愉快的心情,评估患儿的心理反应,确定对患儿的应对方式,向家属讲解雾化有关知识及优点,争取患儿及家属的配合。采取积极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使患儿消除恐惧、焦虑的心理。雾化吸入时的干预:雾化吸入时间避免与医生检查及静脉输液的时间冲突,雾化时间为10-15分钟,不宜超过20分钟,雾化吸入前1个小时避免进食,防止哭闹造成恶心呕吐,极度不配合治疗的患儿采取睡眠后雾化吸入治疗。在体位的选择上,1岁以上患儿取坐位,呼吸无力者,可抬高床头30度取侧卧位,使膈肌下降,提高呼吸深度,有利于雾滴在终末支气管沉降[1]。雾化后的干预:雾化后指导患儿漱口,洗脸,避免药物残留,痰液稀释后予叩背排痰。

1.4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7天,患儿咳嗽喘憋消失或明显缓解,无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有效:治疗7天,咳嗽喘憋减轻,气促缓解,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无效:治疗7天,上述症状及肺部体征均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处理

将文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处理。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由表1可见:对照组喘憋缓解时间、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2可见:观察组在护理干预下雾化吸入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3讨论

近年来,雾化吸入治疗成为临床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特别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可达到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由于雾化吸入治疗开始吸入雾量刺激,雾气急剧进入气道可能会使支气管痉挛[4],导致患儿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困难、憋气等不适,又因为药物味道较苦,从而使患儿产生惧怕心理,加之婴幼儿认知能力差,对机械类操作有着本能的反抗心理,因此对雾化器产生恐惧,常常不易配合。为提高雾化的治疗效果,我科对进行雾化吸入的69例患儿进行持续个性化护理干预影响的探讨,并提出护理对策,对策如下:

3.1心理护理对患儿做全面了解,熟悉患儿的特点及要求,鼓励患儿提出自已的意见,做好入院宣教,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使患儿能更好的配合雾化治疗。操作前向家长及患儿耐心讲解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采用玩具、音乐、电视等方法,分散患儿注意力,使其配合。

3.2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工作向患儿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使其了解雾化吸入治疗与其他全身用药如静滴、口服给药等同等重要,最大限度争取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3.3雾化吸入前呼吸道的护理为确保药物可以作用在肺泡及支气管,因此雾化前要先清理呼吸道。

3.4雾化吸入时的护理干预①方法:告知家属及患儿紧密口唇,避免药液流失,鼓励较大患儿用口深吸气,用鼻子慢呼气,使药液微粒在肺内及支气管多沉积,提高药物利用率。患儿哭吵剧烈时进行雾化,药液微粒多吸入至呼吸道,影响雾化效果,因此安静或睡眠时雾化效果较好。②体位:1岁以内患儿可取半卧位,让患儿斜靠在家长左臂弯处,家长右手持雾化面罩,1岁以上雾化时最好选择坐位,不配合时可以换体位转移患儿的注意力。③雾化吸入时间:雾化吸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否则易引起患儿疲劳。雾化具有连续性,夜间患儿睡眠时也应向家属解释雾化的必要性。④雾化过程观察: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脉速等情况,应马上停止雾化吸入,立即给氧,并报告医生。

3.5雾化吸入后的护理患儿年幼,且咳嗽无力,无法正确掌握有效咳嗽咳痰,雾化吸入后指导患儿有效咳嗽,协助并指导家属进行拍背,并拢五指,手掌呈空心状,沿患儿脊柱两侧从下至上,从外至内轻轻叩击患儿背部[5],或辅助使用拍背机,帮助患儿排痰,痰多不易咳出者给予吸痰。指导患儿及家属洗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药液在口咽部残留,出现细菌感染。

由此可见,通过对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使患儿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从而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刘志敏,王述平,李雪冬,等.超声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16:371.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7-638.

[3]陈育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191.

[4]李文妍,崔锦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护理39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30-31.

[5]杨玉兰.小儿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