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马宁

马宁

(哈尔滨市眼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选定本院诊治的98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不同的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56例行玻璃体手术,后者42例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视力恢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96.43%比对照组78.57%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19.05%(P<0.05)。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且安全性高,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玻璃体手术;效果;特发性黄斑前膜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082-02

特发性黄斑前膜指的是无显著原因、出现在黄斑区内部膜表面增生所形成的一种细胞性增生膜,目前临床尚无具体药物治疗方案,而玻璃体手术应用于黄斑前膜的剥除可取得良好效果[1]。为此,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98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加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已选定本院诊治的98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不同的方案分为两组;研究组56例中男女比例24:32,年龄42~80岁,平均(64.85±5.74)岁,眼压8~22mmHg,平均(14.62±5.32)mmHg;对照组42例中男女比例18:24,年龄42~82岁,平均(65.78±6.03)岁,眼压9~22mmHg,平均(15.21±5.87)mmHg;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术前、后均予以三面镜、间接眼底镜及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选取抗生素药物,依据不同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行玻璃体手术治疗于距离角膜缘后约4mm部位放置一个23-G的套管针,并在颞下方进行灌注,予以玻璃体切除,待抽取1mL的曲安奈德后静置半小时,直至TA颗粒均沉淀后再将0.9mL的上清液去除;接着把剩下的TA(0.1mL)注入至玻璃体腔中,并做好黄斑前膜标记;注入0.8mL的C3F8气体至球内,最后将套管针去除,并对局部进行按摩,直到气闭状态结束。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两组视力恢复评定标准:患者视力>0.5,且未出现并发症与复发情况为显效;患者视力介于0.2~0.5,且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以为无复发情况为有效;患者视力<0.2,同时伴并发症,且出现复发情况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具体表现在板层裂孔、点状出血、视物变形加重及玻璃体积血等方面。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视力恢复效果对比

研究组56例中显效36(64.29%)例,有效18(32.14%)例,无效2(3.57%)例,对照组42例中分别为11(26.19%)例、22(52.38%)例、9(21.43%)例,两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对比(96.43%vs78.57%)显示高度差异(P<0.05)。

2.2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56例患者中出现2(3.57%)例板层裂孔,2(3.57%)例点状出血,对照组42例患者中出现6(14.29%)例玻璃体积血,2(4.76%)例视物变形加重,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7.14%vs19.05%)显示高度差异(P<0.05)。

3.讨论

目前关于特发性黄斑前膜尚无明确的治疗药物,玻璃体手术与黄斑前膜剥离术能够有效改善该病患者症状,但同样存在风险,针对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仍存在较大争议。视力受黄斑前膜影响取决于黄斑受前膜组织牵引的时间、程度、视网膜是否水肿等情况相关[3]。本研究为进一步验证玻璃体手术应用于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的临床有效性,针对已选定的56例患者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效果予以回顾性分析。

玻璃体手术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手术质量,充分实现玻璃体切割术的微创化,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96.43%比对照组78.57%高,提示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其视力恢复,从而改善其预后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玻璃体手术中具良好可视性能,可帮助手术医生看清并快速分辨出与周围组织的区别,从而有效识别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范围大小,以提高剥除完整性,而且手术操作时不易误伤患者的视网膜,故随之缩短手术时间,从而提高手术效率[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19.05%,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行玻璃体手术治疗不仅可促进视力恢复,而且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与赵晓静,刘苹苹[5]等人文献研究结果类似。玻璃体手术中可清晰的辨别出残留微膜,二次剥离可使得增殖膜剥离更加充分,有助于术者操作,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受环境、样本及环境等因素制约,未针对两组远期复发情况予以分析,待临床深入研究加以补充。

综上所述,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确切,不仅改善患者视力,而且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戴方方,金学民,万文萃吲哚青绿辅助黄斑前膜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效果[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4,32(03):231-234.

[2]郭隽,刘豪杰,周明.特发性黄斑前膜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手术疗效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6,37(18):50-52.

[3]毛新帮,游志鹏,赵菊莲.25G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06):664-666.

[4]王宇宏,王一鹏.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01):84-87.

[5]赵晓静,刘苹苹,杨程成,等.特发性黄斑前膜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2):3481-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