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相关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浅谈关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相关问题

张亮

张亮

六盘水市钟山区城市管理局

【摘要】我国的城市建设事业正处于由量的建设向质的建设转化的重要发展时期,对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进一步顺应城市发展的趋势,必须建立高效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机制,提高城市设施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确保城市设施安全、可靠、正常运行,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建设;市政设施;维护;管理

1、成因分析

1.1对设施新建、更新、改造等工程项目而言

(1)一些地方受形式主义影响,热衷于所谓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对于此项目的上马缺乏科学的可行论证、长远规划,导致短期性决策、轻率决策或缺陷性决策甚至错误决策。

(2)因为建设环节比较繁杂,管理部门众多,如果其中一个或多个部门或单位存在衔接不够、配合不周、责任心不强或其他不正之风,势必造成监管不力、不到位甚至缺失,导致设施施工质量缩水、功能欠缺和各种隐忧隐患风险。

1.2对设施维护管理而言

(1)如果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存在质量、安全等问题,必然会给日后的维护管理带来不可消除且意想不到的困难。

(2)随着城市人、车、物流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各行业相继或交叉的频繁施工,也使得各种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实际承载力和受外力影响的因素被不同程度地增加。如果日常不能做到对小问题、小故障的勤养护、勤维护,必定造成使用功能的大幅衰减,使用寿命、维护周期缩减、缩短。

(3)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如果维护管理部门或管理单位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不能与时俱进,很难保证质量和要求。

(4)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一些地方重建设,轻养护,一方面对后期维护、养护不够重视,管理监督不够到位;一方面致使维护人员及维护经费有限或短缺,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5)设施维护管理任务一般纯属社会公益服务。因其具有的复杂性、多样性、突发性、随机性、细碎性、不集中性、受众的不确定性等,很难单纯用计时、计件或其他计量方式来考量服务的工作量、质量,导致监督困难。

2、论点提出

综上所述,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在管理上的不足和漏洞。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从管理上下工夫,从上级部门到基层部门,从项目的立项决策到执行实施,对每一个环节,对所涉每一人、每一事推行精准、细致、到位的管理。

3、具体途径和办法

3.1对设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而言,主要把好6个关

(1)把好规划关。科学的城市建设规划是城市可持续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据,规划的制定一定要重视前瞻性、全面性、长远性,而且应按需要制定长期、中期、短期规划、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确定在一个时期的城市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坚持规划的延续性、权威性。

(2)把好决策关。尽可能按实际财力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实施规划建设,把当年有限的财力集中使用在一个或几个当年最需要解决的项目上,尽可能考虑功能性、实用性、综合性,尽可能在一次建设中功能、质量、标准一次到位,争取一个项目能保证在一定较长时间内不再重建、改建,重点搞好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听证,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可上可不上的不上,可花可不花的钱不花,确保项目实施的必要性,避免满面开花,贪多嚼不烂,避免中看不中用的形象性、面子性项目,避免重复投资。

(3)把好招标关。在招标过程中,尽可能了解施工队状况,扩大公告范围,严格按国家规定进行,严禁串标等一切弄虚作假工程,重点要重视对中标单位的资质与实力、诚信相符度的考察,如机械、技术、业绩是否真实,是否与资质相符,选择名副其实、诚实信用的施工队伍是实施项目的关键。

(4)把好监管关。在工程施工阶段,重点搞好工程监理、质量监督,严格按国家质量、安全、技术、工艺等方面的规定、规范进行监管,坚决督促施工队伍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完善各种资料、搞好隐蔽工程、局部工程验收。工程监理、质量监督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忠于职守、严格责任、尽心尽责履行职责。

(5)把好验收移交接关。工程竣工后,严格按规范要求组织验收,对不合格的项目,在追究施工单位、监理、监督人员的责任后,及时返工,绝不能迁就姑息。总体验收后,相关单位和人员要分别写出质量和应承担责任、义务的界定标准和履行承诺,扣除保证金,施工单位应提供完整、可靠、准确的图纸、资料,规范移交维护管理单位,同时维护管理单位一定要保管好工程竣工资料,以便于以后的责任界定、故障查询、维护管理。

(6)坚决执行责任追究制。责任追究是搞好一切的基础,只有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才能从制度上保证项目的实效实施。

3.2从人、事、财、物方面全方位推行精准、细致的管理,达到勤维护、实维护

3.2.1强化人员教育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很多人受金钱至上观念的影响,追求虚荣名利和享受、急功近利、浮躁自私,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意识浅薄,不说工作,只讲报偿,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得过且过,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要从根本上强化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的教育管理。①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②强化岗位责任制落实;③强化技术技能培训;④强化工作考核。

3.2.2强化日常事务管理

(1)常规工作任务,如日常维护管理。一是在制定完善岗位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根据单位实际人力、技术、设备、设施统计等情况,对中心工作所涉各主要业务工作进行尽可能细致的分类,详细制定各工作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标准、技术规范,检测确定完成主要例行业务工作所耗用的劳动人工、材料、机械等内部定额,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做到正常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二是对照各种制度、规范、

标准,加强业务工作实施,对各维修片区的设施情况建立详细台账,做好维护维修计划,做好工作日志和记录,实行维修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并依此情况作出基本分析判断及应对措施。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维修片区进行检查和考核,检查维修质量,强化工作考核,提高工作效率。

(1)临时性设施建设任务。一定要按规划、按规范做好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档案等工作,严格控制工、料、机、工期、质量、成本,严禁工程与维护不分,实行单项工程核算。另外,加强不同设施施工管理单位、部门的协调沟通,避免互相影响、干扰。

3.2.3强化财务管理

(1)加强计划管理。年初分别开列项目,按预计的工作需要,剔除不合理的、已经过时的开支项目,结合上一年度的开支数目,分析各业务的开支数额,拟定各业务的开支限额目标。

(2)加强维护、工程预算、决算管理。结合部门、单位测定的预算指标,分析各项费用支出情况,奖励节约,鼓励技术创新。

(3)强化审批监督,尤其是作为领导者要认真查看下属呈报的各种数据性文件、资料,认真审核,勇于及时纠正各种不正之风。

3.2.4强化材料资产管理

(1)加强材料管理。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3)加强国有资产投资管理。现在很多事业单位属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所以各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投资的管理,加强对所投资公司的监督,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充分发挥公司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建设事业正处于由量的建设向质的建设转化的重要发展时期,对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进一步顺应城市发展的趋势,必须建立高效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机制,提高城市设施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确保城市设施安全、可靠、正常运行,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