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与传播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刍议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与传播策略

苏芸洁1庄捷2

1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广州市510631;2广东警官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44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行业俨然成为了我国信息共享的主要载体,也是人们获取资源、舆论消息的主要途径,它肩负着信息交流、交换、共享、传递的重任。新闻传播不仅可以增加人们与外界生活的有效沟通与密切联系,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与统一,帮助人们树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价值观念。本文以新闻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与传播策略。

关键词:新闻传播;制约因素;传播策略

1前言

新闻传播是指通过采集新闻线索,利用新闻传播媒介,把真实的新闻信息传播给广大的人们群众的过程。早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传媒界就已经提出新闻传播过程的几大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这是当今新闻界公认的过程。尽管新闻的传播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它的学科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可是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对新闻传媒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新闻传媒学的理论研究需要系统化,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下面就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

2新闻传播的制约因素

2.1新闻传播的外在环境

任何新闻的传播,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外在环境。环境对新闻的传播来说,是客观因素。新闻所传播的内容不同,对应的外在环境就不同。新闻的主题只有与一定的环境相适应,才能起到最好的传播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传播的外在环境不断的扩大,使用先进的技术,就可以让新闻在短时间内传播给大众。新闻传播的环境包括信仰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及生活环境等,一条新闻如果违背了受众的信仰,就会受到受众的批判和责怪,信仰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活动,它是无形的,却比有形的东西更具有影响力;一条新闻如果在本质上违背了它所存在的制度环境,国家或者社会就会阻止这条新闻的发布,只有符合制度环境的新闻才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护和推动。

2.2新闻传播的传播方式

新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的,新闻传播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新闻的传播方式是新闻的重要媒介,如果受众是从新闻的发现者和第一发布者直接获得新闻属于最直接的传播方式,中间不经过其他媒介或者其他空间,一次性的接触就可以完成。直接传播获得的新闻往往最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性。相反地,间接传播就是受众获得新闻不仅仅经过一个媒介,往往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接触才获得新闻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传播途径要比直接传播多,而且空间大。发布者经过多次的人际接触或者其他媒体转载第一发布者的新闻后被受众获得,间接传播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

2.3受众对新闻的选择

新闻的传播除了受到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的影响,还受到受众对新闻的选择的作用。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最终接受者,具有选择接受或者拒绝的权力。如果受众产生某种需要,就会主动选择新闻,如果受众对新闻的选择具有被动性,即受众并没有产生需要的时候,新闻的传播方向和范围就会相对狭小。受众选择新闻主要是因为其新鲜和重要性,新闻的新鲜性可以激发受众的能动性,新闻的重要性则带来较大的关注度。受众对新闻的选择同时还存在文化水平的差别,文化水平低的受众倾向于选择简单易懂或听力的方式接受新闻,文化水平高的则会选择电子产品里的新闻报道。

2.4受众的兴趣因素

众所周知,兴趣因人而已,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热闹,这也决定了新闻的受众各人兴趣的差异性。新闻的受众在接触新闻时,会有选择性的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的新闻内容,进而阅读并评价新闻,对于不符合自身兴趣及需求不符的内容,一般会不予理睬。因此,新闻的信息是否符合受众的兴趣点,能否激发受众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也就是说,当新闻信息能符合当代大部分受众的兴趣及需求时,会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反之,会制约新闻信息传播效果,甚至受到负面的影响。

2.5受众的经验因素

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在做一件事时,往往是凭借其自身的知识水平、经验和阅历,因此所产生的结果很多是可以预期或者符合该人员的自身特点的。当受众接触新闻信息后,不同知识水平和不同经验的人所做出的见解往往是不同的,他们也会依据自身的经验对新闻信息进行判断,并作出独特的见解。例如,一个高学历且经验丰富的人,他能从信息中读到更高层次的信息,并以独特的角度对新闻信息进行分析解读,一般都有自身独特的见解;一个低学历且缺乏经验的受众,一般不能很好的读出更高层次的信息,只能得到字面上所表达的信息,而且其见解一般是别人的见解,有一种“盲人摸象”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相同的新闻信息,其受众的学识、经验不同,对新闻的解读也会有较大的差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扭曲新闻信息的传播。

3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策略

3.1夯实语言文字基础

新闻传播语言是对于新闻事实采访、报道中语境的真实体现与反映,因此,恰当地选择和使用与语言环境相适应的文字或表达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语言是新闻传播的主要组成因素和工具,也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和形式。新闻工作者在撰写新闻报道时,必须夯实语言文字基础,注意语言的通顺、结构的完整以及词汇、表达方式的准确运用。

3.2提高新闻的质量

我国的新闻传播所涉及的形式丰富多彩,所传递出的新闻信息更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新闻信息来源渠道的广泛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因此,新闻传播行业必须致力于提高新闻的质量,避免应错误的信息对群众产生误导。由此可见,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提高新闻质量的基本前提。不仅如此,提高新闻的质量还应当贯彻落实到新闻传播行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对传播形式、内容、渠道的监督与管理。只有正确的新闻观点、适当的新闻深度才能够帮助受众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进行编排的时候,必须科学、合理地对新闻版块的分配进行设置。

3.3构建良好的新闻环境

想要提高新闻的质量,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就要对新闻环境进行良好的规范与保护[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但是,网络环境十分复杂,它一方面给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一方面又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趁之机,网络日益成为了许多不法分子肆意传播流言的便捷通道。基于此,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新闻环境进行清理,以保证新闻环境的绿色、健康,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同时,严厉打击造谣、传播谣言等破坏新闻环境和社会稳定的恶劣行为。

3.4软化新闻形式

社会大众对于新闻的选择和阅读大多凭借自身的兴趣,因此,新闻的标题成为了新闻工作者抢夺资源、吸引目光的首要目标,部分新闻工作者会对新闻的主题、版块进行软化,从而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和兴趣。不可否认,对新闻进行适当的软化有利于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但是,过度地软化新闻从而忽略了新闻的实质内容,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对于新闻传播而言,新闻的内容是传播的重点,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进行软化处理时,必须从读者的切身利益出发,保留新闻的主要内容,在充分调动读者阅读积极性的基础之上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结语

新闻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有重要作用,它起了一个引领社会良性发展的作用,作为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分析新闻传播的因素,改正不足,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佳.微博广告的传播效果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2).

[2]汪斌.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及提高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2,16:262.

[3]赵泽宇.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及提高建议[J].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