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创新教育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李友权

贵州省都匀市第四中学

摘要: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逐渐融入到教学中,创新教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背景,中学语文教学只有进行改革才能跟上时代进展的步伐,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创新教育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实施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就是创新。当前是个创新教育的时代,需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所有学科中,唯有持续对学科进行创新,注入发展的活力,该学科才有可能长久存在,不被替换[1]。中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需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独立处理问题的技能为目标,更好地融入创新教育。故改革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融入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改变中学语文教学观念,融入创新教育

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可以用单纯的书本教学来形容,具体指的是:语文老师以书本教材为主,课堂上老师自己的讲授居多,即便有问题也只有老师能提,学生来解答,且答案多是老师提前设计好的,只有该答案才是正确的,这种课堂可以说是老师的专属,学生只是聆听者。在当前创新教育背景下,该种教学观念已完全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为这样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疑惑与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很难进行创新。故改变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观点,将创新教育融入其中势在必行。首先,语文老师可以令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发言的机会,努力令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学过程中需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给予适时的指引,比如,鼓励他们进行大量的课外与课内阅读,且在阅读材料与方式上为他们指引,选出最适宜锻炼其创新思维的途径;在作文的训练上,老师可适当通过黑板报作品评选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致,开拓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最后,可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而不是单纯地回答问题,语文老师可专门设置场景让学生自己提问,激发他们的逆向思维与创新精神。

二、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融入创新教育

可以说,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学生只是课堂的聆听者,负责接受老师的传授的知识,老师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学的内容太过单一,教学的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符合创新教育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故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很有必要。首先,应以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自己喜欢上语文,愿意主动学习,才会努力去探索、思考与创新[2]。而且,语文老师还应令学生清楚地认知语文的重要性,语文和其余课程的联系等,争取学生自己喜欢上语文。其次,帮助与指引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通过正确的习惯与方式来学习,才会更好地把握语文知识,才会拥有必要的创新技能。再次,锻炼学生养成坚韧恒久的毅力。当学生产生了兴趣,有了优良的习惯后,语文老师就要以锻炼他们的坚韧恒久的毅力为目标,因这种毅力对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精神非常关键。语文老师可以用毛主席不管在何种状况下依然不忘读书的示例来鼓励学生,燃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希望与热情。最后,基于创新教育的背景,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语文老师需摆脱单纯依赖书本教材的方式,适当引入课外常识,可为学生推荐些适宜阅读的名著作品,鼓励他们主动去读,并边读边思考,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想,也可写成读后感,供其余学生欣赏。此外,语文老师还需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竞争类、解惑类的活动项目,并为其提供机遇,像作文比赛、语文知识竞赛、名著评析讲座等。

三、改善中学语文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以往的常规中学语文教学只需要讲台、粉笔、老师与学生即可,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力量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对教育教学的重视,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渐渐走进中学课堂,令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化,也更易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致,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下,融合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色彩等为一体,屏幕上显示出的奇妙背景、多彩画面、条理清晰构造与意外性知识拓展等均深深吸引着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知识,也为锻炼他们的创新精神与技能提供了基础。故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努力令语文课堂取得高效率,令学生变成乐于思考与创新的优秀人才,以此适应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

四、改革中学语文教学评价,融入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能够有效监督、评判、改进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3]。中学语文是一门极具发散性与开拓性的学科,但是,目前很多的语文试题却体现不出该点,故很难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阅读理解中某词语的释义只有统一的答案,写作题中规定了基础的模板等等。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形成固化,他们只知道这种是对的,便会少了疑惑与创新的想法。故当前创新教育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评价进行改革非常重要。首先,在试题的设计上,应加大主观性题目的分量,降低客观性题目的出现;加大理解剖析性题目的设计,减少单纯的背诵知识;加大选择题包括多选题的题量,减少单独的填空题等。其次,对学生的评价要涉及不同的方面,听力、口头、书面、写作等技能均要包含。最后,重视给予学生的书面或口头评估,及时准确地评估一些记忆性的测试;根据优与劣来评估学生对内容的剖析,而不是对和错等。只有如此,才不会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扼杀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技能。

总之,不断融入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老师唯有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将创新教育融入其中,才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技能,满足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甡.信息化背景下探讨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语文建设,2014(36):31-32.

[2]高子钰.论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研究,2011(50):204-205.

[3]潘光业.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上),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