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酮在宫外孕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观察

/ 2

孕酮在宫外孕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观察

张红潘培芳(通讯作者)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妇科201700

【摘要】目的:探讨孕酮在宫外孕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宫外孕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30例妊娠期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查两组产妇分孕酮水平差异,并观察观察组在给予甲氨蝶呤治疗后的孕酮水平与治疗前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宫外孕产妇在治疗前的孕酮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期产妇(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宫外孕产妇的孕酮平均值为(70.84±16.89)n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1.15±10.74)nmol/L(p<0.05)。结论:宫外孕产妇的孕酮临界值可作为宫外孕产妇药物治疗的判断指标,可为宫外孕产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孕酮;宫外孕;诊断;疗效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是指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位妊娠过程,在输卵管妊娠中最为常见,主要由于输卵管管腔及周围炎症所致,常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的正常运行,导致产妇出现输卵管妊娠流产[1]。但是在流产前往往无明细的症状,流产后,可引起剧烈腹痛、阴道流血,甚至休克。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产妇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特探讨孕酮在宫外孕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具体内容见下文。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宫外孕产妇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30例妊娠期产妇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该组产妇共有30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9.25±1.26)岁,孕周为(12~32)周,平均孕周为(21.20±1.50)周。

观察组产妇:该组产妇共有30例,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9.32±1.29)岁,孕周为(11~31)周,平均孕周为(21.15±1.74)周。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1两组产妇孕酮诊断及观察组产妇治疗方法

1.2.1孕酮诊断

采取所有产妇的静脉血液4ml,将采集血样放置干净的玻璃试管中,进行离心操作,对提取的血清进行检测,使用放射免疫测试盒检测所有产妇的孕酮值。

1.2.2孕酮治疗方法

治疗指征: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及肝肾功能正常产妇;血HCG值为300mIU/ml以下的产妇;附件包块直径小于4cm的产妇;腹内无出血现象,没有明显的腹痛产妇。

满足以上指标产妇给予50mg/m2氨甲喋呤肌肉注射,每次剂量为1mg/kg。产妇在治疗期间,每隔3天进行血清孕酮测试,持续用药7天后,根据产妇的孕酮水平对药品进行适当的调整。

1.3.1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指标

检查两组产妇孕酮水平差异,并观察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孕酮水平与治疗前的差异。

1.3.2疗效判定指标

孕酮值为1.5ng/mL以下,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则为药物治疗成功。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两组产妇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孕酮平均值采用t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产妇的孕酮值水平及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孕酮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经临床实验检测,观察组产妇的孕酮平均值为(21.15±10.74)nmol/L,对照组产妇的孕酮平均值为(68.42±8.42)nmol/L。

由此可知,观察组宫外孕产妇的孕酮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妊娠期产妇(P<0.05)。

观察组宫外孕产妇在治疗后的孕酮值平均值为(70.84±16.89)n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1.15±10.74)nmol/L(p<0.05)。

3讨论

宫外孕是妇科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输卵管管腔周围发生的炎症,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严重危害产妇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甚至对产妇的生育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产妇产生不良的心理阴影[2]。

孕酮是医学检验的一项重要检测内容,孕酮激素的水平是维持妊娠的必要条件,高浓度的孕酮激素对子宫起着明显的镇静作用,并且对早期的妊娠支持具有重要作用[3]。孕酮可使子宫肌纤维松弛,兴奋性降低,同时降低妊娠子宫对宫缩素的敏感性,减少子宫收缩,有利于受精卵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如孕酮水平不足,将导致先兆流产或流产[4]。氨甲喋呤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异位妊娠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其主要是通过结合二氢叶酸还原酶,形成四氢叶酸,进一步抑制滋养细胞的增生,使异位妊娠的胚胎坏死,从而提高宫外孕产妇的孕酮水平。通过对孕酮值进行诊断,为药物的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宫外孕产妇孕酮值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期产妇的孕酮值,能够作为早期诊断宫外孕的主要指标,其临界值可为药物治疗提供依据[5]。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组宫外孕产妇在治疗前的孕酮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期产妇(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宫外孕产妇的孕酮值平均值为(70.84±16.89)nmol/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1.15±10.74)nmol/L(p<0.05)。

综上情况可知,宫外孕产妇的孕酮临界值可作为宫外孕产妇药物治疗的判断指标,可为宫外孕产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东,朱凤霞.β-HCG、孕酮和CA125在宫外孕及自然流产中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18(2):123-125.

[2]潘恩云.联合检测血清β-HCG和孕酮对宫外孕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23-24.

[3]赵晓艳,韩俊平,程鑫等.腹部B超、孕酮血清β-HCG对宫外孕的早期诊断[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1):45-46.

[4]王景彩,沈嫱.高频彩超在宫外孕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3):95-96.

[5]楼跃民,刘雪君.早孕、宫外孕、早期先兆流产β-HCG、E2和P测定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4):47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