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生态复育”——寻回“萤火虫”景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5
/ 2

重建“生态复育”——寻回“萤火虫”景观

王佳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对萤火虫栖息地逐渐破坏,足以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首先分析影响萤火虫景观的生境环境,以及相关的动植物。解决造成萤火虫景观稀少的方法,提出对萤火虫景观的恢复建设,寻回美丽乡村景观,总结出适合萤火虫景观的生境环境。

[关键词]萤火虫景观;生态修复;乡村景观

引言

记忆中小时候见过萤火虫,在炎热的夏日的夜晚在院中乘凉,乘着月色追赶着萤火虫。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城市的发展,萤火虫随之也越来越少,很难见到,甚至很多地方都濒临灭绝。这种微小的生物非常被人们忽略遗忘,却是景观中一个重要的分子因素,而萤火虫的逐渐消失意味着生态环境的退化。

1.萤火虫景观概述

萤火虫景观是一种生态景观,据研究表明,萤火虫是益虫类,肉食类动物,捕食蜗牛和蛞蝓等对农作物有害的动物动物,每年可解决大量害虫对农作物影响的危害。萤火虫,鞘翅类昆虫,分为陆生和水生两种。是一种飞行类动物,通常在夜间活动,它的卵、幼虫、蛹、成虫都能发光,喜好在潮湿的地方以及生活在水边。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记载着各类有光萤火虫的文学,“积雪囊萤”等都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学。同时,萤火虫也是大多数人童年美好的记忆,现在随着生态环境的污染,萤火虫随之大量减少。

2.国外对萤火虫景观的研究现状

萤火虫在国外发展较为完善,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用于公园景观开发,以及各种休闲观光产业,并且还会应用到农业和户外一些活动。会开展各类宣传活动以及对环境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1日本萤火虫栖息地状况

日本对萤火虫非常喜好,加上日本民族尊崇“天人合一”的精神,更加推动着日本萤火虫景观的发展。上到学术界经常开展对萤火虫景观的研究,以及在学校对萤火虫培育的科普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下到开展各种保护组织以及保护机构,并衍生出各类萤火虫相关产品,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达到宣传的目的。并且日本在每年的5-8月在全国各地都有“赏萤日”,男女老少都来观赏萤火虫。因而日本的萤火虫景观也是当地的一个美丽的生态景观风景线。

日本的新宿乙女山公园设有专门的萤火虫饲育屋,每年的七月都会举办名为“萤火虫之夜”的活动,是日本的一个赏萤活动地之一。公园周边为居住区、商业区、学校,取地为闹中取静,并且公园环境优良,草本茂密,形成了相对茂密的生长环境;驳岸植物水生植物繁多,做了一些缓冲区域的景观,有利于萤火虫的繁衍。

日本人民非常喜好萤火虫,甚至称萤火虫为“国虫”。日本的萤火虫大多数为水栖类,一般都在河边或者溪流周边。并且日本对萤火虫的培育繁衍做了相当大的工作。日本东京赏萤最繁华的地方有:东京乙女山公园、江洋畈生态公园、东京椿山庄大酒店。萤火虫景观应用较为广泛,涉及酒店,公园,以及各种娱乐活动场所。

2.2新西兰——怀托摩萤火虫洞

世界十大自然奇观萤火虫洞位于新西兰北岛的怀托摩,夜幕下特有的“流萤”景观,有着震撼人心的效果,成为世界十大自然奇观。新西兰注重“自然美”因而留下这奇特的景观,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成千上万的小小生灵,闪烁着华丽的荧光,创造出一种难以置信的氛围。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体会出真至善,唤起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感受出“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

3.国内对萤火虫景观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萤火虫景观”起步比较晚,并且现在的萤火虫正在日渐稀少。萤火虫不但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还是环境检测的重要指标参考,因而萤火虫的稀少也极大的反映出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但国内也有很多地方的“萤火虫景观”发展的相对健全,保育良好,也成了一处美丽的旅游景区。

相对而言,台湾的萤火虫景观培育相对完善。台湾的一个省就有几十个景区请专业人士进行萤火虫的培育和繁衍以及对其生境环境的创造,可用于吸引大量游客观赏萤火虫。其中嘉义县是萤火虫最繁华的地方,尤其是山乡瑞里村素有“萤火虫之乡”的称号。

4.分析总结萤火虫的生长环境

萤火虫的尾部发出萤光,用于配偶发出的信号。在我国范围内最常见的品种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化蛹蜕变后的成虫,基本上大多数都会不吃不喝,其他的一般会喝一些露水,花蜜或者蜜露。成年的萤火虫发光具有诱导性,会捕食其他品种的萤火虫或者是幼小的昆虫。幼小的萤火虫往往会捕食蜗牛、蛞蝓和一些小昆虫。

根据萤火虫的生长环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陆栖萤火虫二是水栖萤火虫,前者占大多数。萤火虫的养殖基地应该选择自然环境优良,植物茂密,相对私密的环境,并且可以水陆两栖一起繁衍涉及,要注重河道护岸植物的配置设计以及土质土壤的选择,为成熟的幼虫化蛹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4.1陆栖萤火虫栖息之地

陆栖萤火虫相对水栖萤火虫较少,一般情况下,都是水陆栖共生的萤火虫较多,常出没于大型公园以及一些森林公园、田间野地。陆栖萤火虫相对于水栖萤火虫更好繁衍,是因为没有那么多干扰因素,尤其是对水质的要求。陆栖萤火虫一般生长在植物密度大,遮蔽度较强的区域,对湿度的要求极高。陆栖萤火虫幼虫多觅食蜗牛,因而可以给周围种植一些菜地,吸引蜗牛的繁殖。

陆栖种类的养殖周边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上层乔木选择无刺鼻气味,冠幅较大,加上一些常绿树种;

(2)中层灌木围合密度间隙相对较小,保持萤火虫生长环境的湿度;

(3)下层草本类植物选择湿度指数较高的植物,保持湿润的一个环境;

(4)同时,避免强光强射的地方,远离光源。

4.2水栖萤火虫栖息之地

水栖萤火虫喜好生长在湿地、农田区域以及小溪河流护坡的区域,活动范围相对局限,并且对周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高度要求水质要良好不能有污染,以及不能有光的污染。如果是人工饲养的萤火虫,则一般在植草沟活动。

建立良好的水栖萤火虫栖息之地,首先要保障有良好的水质区域,如小溪河流等,驳岸区域建立缓坡区域,围合一些掷石形成静水区,为化蛹提供环境,完成幼虫期的蜕化变为成虫。同时要保证周边植物茂密,缓冲区域种植水生植物,让水流缓慢,其他区域植物高大,气候稳定,避免过多人流,为萤火虫的繁衍提供安全的交配区域。萤火虫幼虫喜好吃一些螺类或者甲壳类动物,也可在水域养殖一些鲤鱼,鲤鱼会繁殖藻类,会吸引一些螺类生物进食。

5.萤火虫景观的规划构建,重建“生态复育”

“生态复育”是我国现有景观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重塑我们的美好家园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目标。同时,“生态复育”不仅仅是保护植物、山石、河流,还包括各种动物等。动物在景观中的重要性常会被忽略。

我国萤火虫产业刚刚起步,可以说关于萤火虫的研究十分缺乏,萤火虫大规模的培育,繁殖,以及萤火虫的保育技术非常匮乏。由于萤火虫对水质的要求极高,因而可以作为评价水质指数的参考,以及环境检测的指标参考。

对比国内外萤火虫的栖息地,总结出构建萤火虫景观的方法:

(1)保护我们现有的自然环境,比如树木、小溪河流、湿地等。为各类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境环境。

(2)减小光污染。在距离萤火虫的栖息地一定区域内,减少路灯、车灯等各类照明,为萤火虫的繁衍提供良好的环境。

(3)保护水资源,建立具有缓坡的水生植物驳岸设计。

(4)保护现有的农田,农田景观与萤火虫景观相结合也是另外一番美景。

6.小结

动物元素是景观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与植物、建筑、山石等都属于景观元素。动物往往给人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为园林景观平添一份趣味。与植物建筑等相辅相成,动静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保护好现有的萤火虫景观,同时培育出更多的萤火虫,达到更好的景观效应。有效的将植物与动物景观相结合,动静结合,相辅相成,不仅展示了植物的美,还衬托出动物的有趣。满足现代都市人赏萤的需求,在视觉以及心理上的满足,环境压力。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稳定景观的生态性,延绵庞大的生态系统,重建“生态复育”的美好。

参考文献:

[1]李胜.园林驳岸构造设计与实例解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王郡明,梁醒财,罗佑珍.萤火虫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

[3]王彤.都市中萤火虫栖地微气候与水文之调查—以木栅永建生态园区为例[D].台北:台湾大学,2014.

[4]付新华.中国萤火虫生态图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蒋俊敏.动物元素在中国园林水景创造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