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立医院乡镇卫生学员培训管理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福建省立医院乡镇卫生学员培训管理实践与思考

郑富豪王滔陈懋袁静黄基

郑富豪王滔陈懋袁静黄基(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招聘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师并服务基层卫生院是福建省推动基层卫生人才发展的重要举措。福建省立医院是接收这些规范化培训学员的主要单位之一。本文从岗前培训、日常管理、考核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福建省立医院对乡镇卫生学员的管理,分析了目前培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推动培训工作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乡镇卫生学员日常管理考核人才培养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综合枢纽和重要载体,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福建省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医疗设备、服务能力有很大发展,但在卫生人力资源方面仍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学历和职称上。在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上的仅占4.23%,中专学历占49.13%,高中以下的占26.72%。职称方面:正高职称的仅占0.16%,大多数集中在初级职称占62.27%,此外还有无职称人员15.63%。卫生人力资源薄弱已成为影响福建省乡镇卫生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福建省乡镇卫生院人卫生人力资源薄弱这一现状,福建省政府高度重视乡镇卫生人才培养工作,联合省卫生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委编办制定了《关于招聘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毕业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临床医师实施方案的通知》,向设置临床医学(含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省高等院校以及社会公开招聘愿意到乡镇卫生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具有高等院校临床医学(含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的本科学历的往应届毕业生300名、2007届及以后毕业的专科学历的往应届毕业生200名。这些毕业生将在卫生厅指定的培训医院进行2年的严格轮转培训,经过考核获取培训合格证书后服务于乡镇卫生院。福建省立医院作为接收培训学员的主要单位,院领导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积极探索乡镇卫生学员的培训管理、考核和日常管理,现将我院培训开展工作简要介绍如下:

1福建省立医院乡镇卫生学员的构成

福建省立医院目前培训的乡镇卫生学员共计29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13人。21人毕业于中医类医学院校,8人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从所学专业而言,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为主,所接受学员主要来自福州的五区八县。在29名培训学员中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大多数没有工作经验。

2福建省立医院对乡镇卫生学员的管理

福建省立医院是卫生厅指定的培训单位之一。福建省立医院高度重视乡镇卫生学员的培养工作,从各个纬度加强对培训学员的管理,主要体现在:

2.1岗前培训教育

省立医院重视学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安排了临床合理用血、病历书写规范、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介绍、医院综合平台系统的使用等方面讲座,通过岗前培训一系列讲座,使他们更好了解了医院,更快地融入到临床轮转的培训中去,更好的适应临床的学习和工作。此外医院还组织了理论上机考试即摸底考试,主要考查他们三基知识掌握情况,组织临床相关人员对他们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试和讲评。通过理论和技能考试了解他们对临床知识和相关技能掌握情况,为以后的轮转培训以及带教提供参考。

2.2日常管理

2.2.1轮转排班:省立医院对乡镇卫生学员的排班严格按照“福建省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培训大纲”的要求进行排班,在排班过程中考虑到乡镇卫生学员所学专业的特殊性,按先内科、后外科急诊的原则。

2.2.2日常工作量登记:对于乡镇卫生学员的轮转过程中工作量的登记,日常工作的评价,我们纳入福建省立医院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每个月都要求他们及时填写当月轮转科室工作量情况,网络上传并打印一份由科主任签字确认后上交科教科,通过信息化软件管理监督了他们及时登记每月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2.3组织管理:省立医院乡镇卫生培训工作由分管副院长领导,科教科负责具体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同时对29名乡镇卫生学员进行班组管理,设置男女组长各一名,负责协调日常工作,承担起服务和管理乡镇卫生学员的作用,加强学员间的沟通和联系,将学员的意见反馈给科教科等,同时他们也组织开展一些活动以加强学员间沟通,增强学员间的感情。

2.2.4考核:对于乡镇卫生学员的考核我们主要分为出科考核和系统考核。在出科考核方面,学员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后,由科教科和相关临床科室组织出科考试,目前的出科考试还是以理论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主要是根据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同时也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试题库中抽取相关试题,通过出科考试,一方面检查他们在培训情况和效果,另一方面也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练兵,通过出科考试的常规化来加强对临床轮转监督和评价。此外医院还每年组织一次系统的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各学科,技能考试纳入全院的技能考试大赛,理论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都将登记在学员个人档案里。通过系统理论和技能考试来检测学员一年来的培训效果。

2.2.5制度建设:省立医院重视对乡镇卫生培训的制度建设。目前已建立信息员制度,由2009年新进的培训学员担任,任期一个月。信息员的职责包括了日常工作量登记情况监督、培训学员日常考勤督察、出科考试学员统计等方面。信息员在临床科室、培训学员和科教科三者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信息员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使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有序运行。此外我们还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学员的请假制度,制作请教条,请假需由科教科和临床轮转科室双方的同意。建立每季度例会制度,通过例会将出现的问题集中反馈并共同探讨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来推动培训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有序。

3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向设置临床医学(含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省高等院校以及社会公开招聘愿意到乡镇卫生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具有高等院校临床医学(含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的本科学历的往应届毕业生,并委托主要的三级医院进行为期两年的轮转培训,这是为基层培养人才的一个新的模式。作为一个新的模式,我们在培训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3.1培训学员西医底子薄、临床技能水平低

目前福建省乡镇卫生学员2009年全省共计190人,其中大多数毕业于中医类学校(以中医学或中西医专业为主),西医知识不足,临床操作技能水平还比较低。以福建省立医院摸底考试来看(试题从图书馆三基考试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内、外、妇儿四部分),29名培训学员最高分为62分,最低分数30分,大多数学员的成绩集中在40-55分。培训学员的薄弱的西医知识背景给规范化培训带教带来一定难度。

3.2临床带教意识较弱,临床带教缺乏过程监管

乡镇卫生学员身份比较特殊,一方面他们是单位人,与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协议,培训结束后将服务于卫生院,因此他们不同于实习生,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学生的身份,在临床上还要学习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知识。目前临床带教老师在乡镇卫生学员带教意识方面还不如对实习生的带教,对乡镇卫生学员的特殊性尚未充分认识到,在临床轮转过程中“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

3.3规范化培训经费问题

目前福建省乡镇卫生学员规范化培训经费方面还比较有限,主要来源于卫生厅和培养单位,各支付一半。经费主要用于学员工资支出。对于乡镇卫生学员的日常管理所需的经费还比较有限,如给带教老师的补贴,学员的夜班费补贴等,经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卫生学员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相关政策的执行和培训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3.4人事相关问题

乡镇卫生培训学员从年龄上而言,基本上到了婚育年龄,目前在培训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怀孕的培训学员。对于这类怀孕学员涉及到产假如何请,涉及到产假期间的工资和待遇问题,此外还涉及到培训延后问题以及延后培训期间的工资和待遇由谁支付的问题。目前针对此类问题福建省卫生部门还没有明确的答复。

3.5沟通交流“缺位”问题

乡镇卫生学员的培训涉及卫生行政部门、签约单位、培养单位等各方面,一个成功的培训制度或者要达到好的培训效果,多方面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对于乡镇卫生学员的培训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培养单位层面,沟通也仅仅停留在卫生行政部门和培养单位之间,签约单位在乡镇卫生学员培养方面作用缺位,而签约单位是未来使用这些培训学员的用人单位,他们应该对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需要有更好的了解。因此签约单位的职能空缺,三方交流不足影响了培训更好、更有效地开展。

4推动乡镇卫生学员规范化培训发展的建议

4.1组建指导带教老师队伍

乡镇卫生学员培训是我省对乡镇卫生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新的举措。乡镇卫生学员能否在两年轮转培训期间获得高质量的培训,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关系到乡镇卫生院的未来,更关系到基层人民群众健康能否得到有效保障。而乡镇卫生学员获得高质量培训的重要因素就是能否得到良好的带教指导。因此,有必要组建指导带教老师队伍,从临床各科室中选择有带教经验的、责任心强的医生作为带教老师,明确带教老师的权责、明确带教任务。通过组建带教老师队伍,提高规范化培训质量,促进规范化培训的发展。

4.2完善资金筹集模式

目前培训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培养单位。建议市、区一级卫生部门以及签约单位也能出一定资金。卫生行政部门出资体现了政府对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关怀,而乡镇卫生院作为签约单位,是培训的最终受益者,培训的学员最终将服务于他们,因此也有责任和义务出一部分资金,通过多方筹资,体现了各方的权责,同时也更好的促进医院制定相关激励制度,如建立优秀带教老师奖励制度,优秀培训学员制度,优秀教研室制度等。充足的资金是规范化培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4.3建立三方沟通机制,加强对学员监督和管理

乡镇卫生学员培训涉及卫生行政部门、培养单位和签约单位。政府方面体现了政府对基层人才培养的重视,培养单位承担具体的培养任务,关系到合格临床医生能否培养成功,而基层卫生院是最终的用人方,也是受益者,这三方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要建立三方沟通机制,将三方沟通常规化、常态化。通过加强沟通促进培训工作更有效、更高效。如将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定期反馈给签约单位和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定期沟通,一方面使各方都能了解学员的培训情况、表现情况以便更好地监督学员学习培训,另一方面通过三方定期沟通反馈使得我们的学员能够感受到政府和签约单位的关心、关怀,从而间接地使他们形成一种压力、动力,更加努力地学习、工作,完成培训任务。

4.4完善相关人事政策,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针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婚假、产假以及怀孕引起的一系列连带问题,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研究,及时制定相关政策以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如对产假以及婚假可以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职工婚假和产假方面的规定,对于培训过程中因怀孕出现的培训延后的情况,他们的待遇可以考虑按一定比例三方共同支付的原则。此外对于培训学员在临床轮转期间享有的权责也应该进一步细化,对于学员引起的医疗纠纷以及责任分担也应制定相应的指导政策。通过完善相关人事制度以解决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总之,开展乡镇卫生学员规范化培训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这项工作关系到基层卫生的未来。作为培养单位,我们将认真执行卫生厅关于乡镇卫生人才培养的政策,积极面对培训过程中的问题,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多方沟通,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创建福建省立医院乡镇卫生学员培训品牌,推动我院培训工作科学、规范和有序发展,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梅娟,阮诗玮,张兵.福建省乡镇卫生院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9,(8):42-44.

[2]福建省卫生厅科教处.关于招聘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毕业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临床医师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fjphb.gov.cn/fjphb/InfoDetail/InfoID=a67b87bd-3a13-4489-a267-95c3048ebe25&CategoryNum=0130090012009-2-9

[3]数据来源于福建省立医院科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