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便血会有哪些疾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孩子便血会有哪些疾病?

周莉

绵阳开元医院621000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出现便血的症状,这种疾病对小儿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做家长的一旦遇到孩子便血时,应当马上提高警惕,同时给予重视。

大便带血或血便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它往往是多种疾病的危险信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引起儿童便血的原因较多,除了内科疾病外,还可能是外科疾病。如果是外科性便血,例如肛肠息肉、肛裂、急性肠套叠等,仅靠吃药、打针等治疗手段多半是不行的。有时虽然一时见效,但往往会延误诊治,甚至还可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家长不可忽视儿童便血,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治。

孩子一旦出现急性大出血,便是医生和家长最为紧张的时候,因为孩子如果不能够及时接受治疗,会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严重时会发生致命性的危险。

引起儿童便血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家长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大便时出血不多,肚子和肛门都不疼,粪便不稀也不大干燥,一天一次排便,当然不像有什么急性病。虽然经年累月便血,但并不影响孩子的生活、活动、营养、发育,验血也无贫血的迹象,说明对健康没有妨碍。此时,家长不必惊慌,因为这样的便血不要紧,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而以下的常见外科性便血的病症需要家长们注意:

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见于3-6岁儿童,成年人患直肠息肉很常见,小孩子怎么也会患直肠息肉呢?因为直肠息肉发病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慢性刺激引起局部肠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粪便的刺激,使得表面和腺上皮及其下方组织发生增生,久而久之形成息肉,常见的症状是便血。便血特点为排便终了时出现鲜血,量少,不与粪便混杂。息肉通常长在肠壁的粘膜上,好像一个带蒂的肉疙瘩,通常如黄豆或蚕豆大小,孩子排便时可看到像小虫子般的深紫色的小肉块。虽然看这症状挺吓人,但做家长的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小儿直肠息肉很少恶变。只是孩子如果长时间便血,会导致贫血,息肉如果一直生长,也有可能引发肠套叠,所以家长发现孩子便血后最好尽快到医院就诊。

肛裂是指肛门口边缘的裂伤,多见于两岁左右的婴幼儿。便血特点为肛门有点滴鲜血。同时伴有排便痛,当孩子解大便时就会哭闹不安,大便干硬。引起肛裂的原因有许多种,如先天性肛门狭窄、排干硬大便时撕裂肛门,以及肛门损伤或感染。肛裂若处理不当,则可产生肛瘘。治疗肛裂,家长一般要经常清洗肛门,保持肛周清洁并涂搽润滑药物,以及多吃油性易消化食物。

肠套叠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两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婴儿。便血特点为果酱样大便,病儿因腹痛引起阵发性哭闹、呕吐,同时在腹部可摸到包块。肠套叠早期的病儿,多采用空气灌肠,进行复位治疗;如果病情已到晚期,则需要手术治疗。

梅克尔憩室是一种先天性肠道畸形,是由于发育异常而在肠壁上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两岁以内小儿。儿童便血特点为突然大量血便,先黑后红。憩室位于回肠末段,因可能含有异位的胃动膜或胰腺组织,所以可发生溃疡出血。若出血量多,可引起休克,反复便血可导致贫血。采用同位素扫描检查,该病多可确诊。对梅克尔憩室以手术治疗为宜。

急性坏死性肠炎便血特点为赤豆汤、洗肉水样,腥臭味,同时伴有高热、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明显升高。

消化性溃疡、肠旋转不良与重复畸形、胃食管返流、食管裂孔疝、门静脉高压等疾病,均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而产生便血。

1.家长如何对待便血?

1.1合理饮食

如果轻微的话,家长先不要着急给孩子用药,每天要多喝温开水,可以在开水里添加奶伴侣,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控制一下蛋白质的摄入量等,多摄取瓜果:中医认为,儿童大便出血的原因在于其体质燥热。因此,平时可以多进食瓜类水果,如西瓜、香瓜、哈密瓜、蔬菜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以消除其体内的燥热。

1.2少食多餐

慎选优质点心,虽然孩子的胃容量小,每次吃不了太多的食物,但其精力旺盛,活动量大,几乎每3~4小时就需要给其补充饮食。所以,孩子的饮食应坚持少量多餐。家长可以把孩子每日所需的营养,分成三顿正餐和两顿副餐来供给。至于副餐,可以选择一些富含营养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蜂蜜等。这些食物不仅含有优质蛋白质及脂质,还有软便润肠的作用,是孩子最佳的活力补给来源。家长可将白木耳煮软剁碎做成甜羹给孩子食用;也可将杏仁磨碎加点燕麦、葡萄干,用水冲泡给孩子当饮料喝;或将蜂蜜浇在水果或蛋糕上给孩子食用[3]。

1.3借用其他辅助物品

如果有点便秘的话,可以建议用一点点开塞露。给孩子多吃点水果泥,最好再和电李子水很有效果的,给孩子加点粗粮也会。要是经过食物的调节还是没有什么效果,我建议给孩子买开塞露用几次,帮助孩子调节一下,以后还是在食物上调理应该会好起来。也可以试一下核桃油,早上空腹生吃根据年龄由少到多。给孩子直接生吃,需要早上吃牛奶前喂。刚开始三天建议每天取1ML左右,观察孩子是否适应,逐渐加量,每天最多5ml,对便秘的效果较好。

所以,在孩子出现血便后,家长不要慌张,首先确定是否真的便血,要排除便中的红色物质是否由带色素的食物引起,如西瓜、西红柿、某些药物等。然后判定便血的性质和量的多少,如果短时期出现大量血便,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应紧急送医院抢救治疗。

除此之外,家长需要注意便血时孩子出现的症状,如果属于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出血,常常有其他部位出血,如牙龈、关节和皮肤出血等,也可能有平时周身磕碰出血或关节血肿等。肛裂时排便带血,为大便粘有少量鲜血,或便后肛门滴血,同时伴有排便疼痛,多数有便秘病史,一般经过保守治疗都能痊愈。如果是结肠息肉,多表现为无痛性血便,细心家长可发现大便条上有划痕或便条变形,怀疑肠息肉应当做结肠镜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息肉及其部位,同时可以切除息肉。如发生急性肠套叠,在出现果酱样便的同时可伴阵发性哭闹不安和呕吐,此种情况非常危急,必须尽早去医院,否则,一旦耽误治疗,会发生肠坏死,甚至休克死亡。

除上述应注意事项外,家长需要保留血便,连同患儿一起到医院诊察,以便医生判别血便性质并及时作相关的化验。大量的便血,伴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脉搏微弱、快,神志不清或烦躁不安,要紧急求助急救车辆和救护人员。

总之,无论是家长还是医生都应对儿童便血提高警惕,及时检查、诊断、处理,特别是对有手术指征的外科性便血,更应住院观察治疗,及时手术,决不能掉以轻心,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带来严重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