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信念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关于当代大学生信念教育的思考

宋小莉

---基于道德教育视角

宋小莉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山西运城044000

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大学生信念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个人信念教育和社会信念教育。因此,加强和巩固大学生的信念教育,这无论对于国家、社会、大学生本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信念道德教育

一、大学生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伟大历史使命,对大学生进行信念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大学生是最有潜力和活力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学生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排除万难,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因此,我们要巩固和加强大学生的信念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信念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对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从而能够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更要有科学的信念。因此,巩固和加强大学生的信念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实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信念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要经受各种困难的考验、挫折的磨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没有信念的人往往一蹶不振,而具有坚定信念的人却能够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逆境中奋起。信念是人们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只有树立坚定的信念,迎接挑战,知难而上,才能使自己成才。因此,大学生信念教育是其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大学生信念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信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奋发向上的。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一些腐朽文化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忽视社会责任、缺乏道德理想等方面的问题。

1、重视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导向型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社会通过对个人利益的肯定,导致了大学生利益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大学生为了利益而积极努力的动机;另一方面,社会通过市场经济制度的引入,以及对计划经济制度的改造,从制度上保证了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取更多的利益。社会对物质利益的重视,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追求物质利益已不再是耻辱的事情。但大学生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就容易偏离人生航向,误入歧途。有的大学生贪图物质享受,穿名牌,耍派头,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违法犯罪;有的大学生把“当官发财”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大学生渐渐忘记了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勤俭节约的精神追求。诚然,大学生都可以追求物质利益,但只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追求,这与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应该确立的个人信念和社会信念是背道而驰的。

2、注重个人利益,忽略社会责任

在价值认识上,新一代大学生大多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利益,但在具体行为时,很多大学生却更加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加关注地位、前途、名誉等等,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却关心不够。有的大学生甚至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因此,凡事皆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根本不顾国家、社会、他人利益;有的大学生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付出就必须获得回报,只看见自己的权利,忽视自己对国家、社会、他人应尽的义务,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大学生则打着为西方“个人主义”的旗号,强调个性自由、自我发展,一味要求尊重自己的个性自由,而无视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大学生合理的个人利益应该得到保障,但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使大学生偏离个人的人生信念轨道,社会信念更是无从谈起。

3、追求生活品质,缺乏道德理想

当代大学生很关注自己将来生活的质量,关心自己将来能不能过上舒适富裕生活,关注自己就业前景,并且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丰富的知识、能力就足够了。在追求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大学生常常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道德理想。因为对财富、名利的追求不能保证都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没有道德节制,对财富的追求可能会变成损人利己,对名利的追求可能会不择手段。所以,必须有高尚道德理想的规范和节制,才能使个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遵循个人科学信念的轨迹。

三、加强大学生信念教育的途径

尽管大学生信念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不能回避,要勇敢地迎接挑战,积极探讨大学生信念教育的途径,把完善大学生信念教育的理论内容、构建信念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提高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能力相结合,使大学生信念教育落到实处。

(一)完善信念教育的理论内容

理论教育具有强大的思想教育功能,加强大学生信念教育,要完善信念教育的理论内容,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为大学生信念形成提供理论前提。

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对大学生进行信念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全面、正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的辩证关系,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信念,引导大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的个人信念,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打好基础。

(二)构建信念教育的良好环境

要加强大学生信念,除了理论武装以外,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配合。

1、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可以通过奖励道德模范等形式,给大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大学生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社会信念。

2、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促进作用。高校道德教育课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深厚的理论功底,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政治意识、党性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无论遇到任何情况,家长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孩子做出榜样,才能培养孩子有雄心壮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对孩子信念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

(三)提高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大学生有了较强的自我道德教育能力时,他们才能实现理想信念从外向内的转化,才能对外界事物及影响进行正确的判断,才能真正懂得辨别是非、区分善恶,才知道应该坚持什么,抵制什么,才能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更正确的认识,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面对多元化文化思潮冲击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坚定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当前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学生只有不断增强自我道德教育能力,毕业后才能正确认识社会,正视现实,走出狭小“自我”的圈子,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用自己的感官了解社会,用自己的头脑认识社会,提升责任意识,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尽快缩短与社会的距离,正确把握人生信念。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永廷,胡树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