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春丽

保山市隆阳区九隆中心第三小学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读书、写字,更要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就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想象、整合等一系列综合能力作用之后的再创造。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和知识的结构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学习方案,通过为学生设计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在彼此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一个和谐的创新环境

创新手法和语文知识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区别。从总体上说,创新环境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情感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们运用“想象”的思维,来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互换等形式,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教育环境。

二、语文教学创新是新时代的总要求

语文教学只有跟上新时期的脚步,才能成为有用的工具,助推科技发展。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复杂的繁体字、再到简单的汉字,都体现了祖先的智慧。语文教学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教学上,既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又要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最终实现驾驭文字的目的,使语文这一学科成为帮助每一个人开发潜能的有力武器。

三、创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针对小学生的学龄特征,有方法、有目的地去引导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小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上对小学生的互动、鼓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激励的好习惯,同时,在课堂下也要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创新的关键

创造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发散思维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立见解能力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对于有创造性元素的课文老师要多多地提炼出来,并给学生提供更多发散创造的机会。老师在授课时不要对内容过快地下结论,而是给学生一个联想的空间,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且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产生联想。

五、引导学生敢于、善于质疑

教学手段改进不但要结合实际教学知识点的进程安排,还要结合学生的现有基础掌握情况,通过观察现有的事物特点及团队阶段性的目标,并运用质疑的心态找到现存事物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针对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其探究到底,就像王阳明少年时期的克竹故事一样,对于暂时无法解释的问题也以欢喜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引导,无法解释的问题往往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鼓励学生利用将来的学习及生活积累去逐步解决问题,这不但运用到创新性学习内容及思维,而且也是很好地对于人生态度的认知过程。

六、营造出轻松上进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环境

首先,全员学习并鼓励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给素质教育带来又一种学习潮流,知识体现着个人和学科的价值,在民主、宽松、充满知识性体验的氛围中,每个人都基于学习意识而立足,同时也更加渴求知识,每个人都是其他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媒介,同时也是别人学习的对象,因而外向型的学习环境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与沟通,继而实现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共享。

其次,互信互助,分享知识和经验成为习惯。学习型团体知识分享的关键在于班级内或者学习小组内学生分享和沟通的意愿。现代教育在能力方面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与知识、信息的分享与传播速率成正比,一流的教育模式必然重视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学习与接受。这也启发小学语文教育要更加重视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的建设。

七、更加重视课程的创新,利用信息化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加强语文课程教学的创新要从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诉求出发,重视素质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在关键能力方面的培养路径,讲求学生的实践为主、教师主导式的教学环节为辅的教学,重视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和价值的挖掘,同时更好地对多媒体信息科技加以利用,采取多媒体教学或者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整理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要点,实现重点突出、针对性好的教学层次,以此来拓展教学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

八、改变学习评价标准,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创造成功的愉悦感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创新的桥梁。学生应该懂得一些有益创新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想象等。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以一张试卷作为唯一的办法和标准。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平时课堂学习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勤奋程度、运用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平等比较,要善于作出多值评价。不仅指出“对”与“错”,还指出“好”与“坏”等,同时要十分注意评价的“相对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其创新能力,还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从多角度、多方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