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带状疱疹临床观察与诊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眼部带状疱疹临床观察与诊疗

陈凤兰

陈凤兰(江苏省兴化市戴窑中心卫生院江苏兴化225741)

【摘要】目的探讨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对21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并发症轻,明显提高视力结论眼部带状疱疹有自愈倾向,密切观察,尽早明确诊断,采用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消除患者的顾虑,积极配合冶疗,可防止和减少眼部并发症,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关键词】带状疱疹眼部诊疗观察

【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179-01

眼部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的第一、二支或同时受累而发生的眼部疾病[1]。由于受感染者机体免疫力的不同,其眼部带状疱疹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差异[2],眼部带状疱疹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睑皮肤及眼球、眼附属器官病变,其典型变化是多在三叉神经第一支、少在第三支分布的区域发生,伴有炎性的成簇疱疹。多发生于老人、体弱者、正在接受放射治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以及发作前有“感冒”病史的患者。病变局限于一侧,不超过眼睑和鼻部的中央界限(面中线)。其中眼神经分支的支配区域受累多见,常分布在前头部、额部及上睑部等部位;发作时常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局部疼痛或留下瘢痕、色素沉着而影响美观;若累及眼外肌,可引起眼肌麻痹而致复视;若累及角膜形成带状疱疹性角膜炎可产生角膜瘢痕而严重影响视力,并且眼眶、眼球各部都可受累,可出现多种类型的病变。文献报道本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多[3]。现将我科10年来收治的21例眼部带状疱疹病人的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性别与年龄:21例中男性13例,女性8例,男女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患病年龄22-67岁,其中50岁以上有15例。

1.2发病部位:在21例眼部病例中,三叉神经第一支发病17例,第二支发病3例,第三支1例,两支同时发病4例,皮损范围不超过体表正中线。

1.3眼部表现:①眼睑:21例均有眼睑水肿,水疱及痂皮形成,出现上睑下垂4例。②结膜:急性卡他性结膜炎15例,同时伴有睑缘疱疹出现。③角膜:受累者11例,其中上皮角膜病变7例,角膜基质炎2例,角膜溃疡2例,角膜知觉减退1例。④葡萄膜炎3例。⑤继发性青光眼3例。

2冶疗

临床治疗:(1)全身治疗:病毒唑静滴或口服无环鸟苷;配合广谱抗生素使用预防感染;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静滴;同时予以肌注或静滴维生素B1、B12营养神经,严重者还可注射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等;口服卡马西平镇痛及休息、避光并辅以镇痛、镇静剂,如安定、颅痛定等治疗。(2)局部治疗:阿昔洛韦或肽丁胺软膏涂擦患处皮肤,皮肤红肿渗出的患者予以硫酸镁粉剂或3%硼酸冷湿敷于患处;(3)对继发青光眼者给予静滴甘露醇,口服醋氮酰胺,局部滴0.5%噻吗心安滴眼液,对并发虹膜脻状体炎及葡萄膜炎者可用1%阿托品液散瞳和地塞米松治疗,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者予以吸氧,降眼压,及大量扩血管药治疗[4]。

3结果

21例眼部带状疱疹病人,因在眼科就诊及时,经全身及局部联合用药冶疗和科学护理后,21例眼睑水肿水疱及痂皮形成冶愈。4例上睑下垂3例治愈,1例未复诊;11例角膜炎治愈,2例遗留轻度的角膜云翳,视力恢复到0.5和0.6;3例虹膜睫状体炎治愈;3例继发青光眼保守治疗,眼压控制满意。

4讨论

带状疱疹是机体受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特殊皮肤感染,病毒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或其他因素影响可被激活而引起本病,可累及眼球各部位。眼部带状疱疹是较为常见和严重的眼睑皮肤病变,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发生,伴炎性成簇疱疹,病变局限于一侧,多发生于老人或体弱者;发病前常有轻重不等的前驱症状,继而病变区出现神经痛及局部皮肤的特征性表现。笔者认为患者有显著的病变局限于一侧、不超过面中线并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皮肤病变的特点,且皮肤病变呈成簇疱疹,半透明,渗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并可逐渐混浊化脓、破溃、形成深溃疡,局部皮肤红肿痛伴神经痛,容易诊断。需与“单疱病毒性睑皮炎”相鉴别,“单疱病毒性睑皮炎”症状相对较轻,发病时有刺痒与烧灼感,神经痛不明显,可越过面中线双眼发病,病变多局限在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如睑缘处,多发生于下睑,“水疱”较小、散在分布,“疱”内液体相对清亮透明,约1周内干凅结痂,脱落后不留下痕迹,但易复发,容易鉴别。从本组病例和文献报道临床上多并发角膜炎,虹膜炎及青光眼,治疗及时一般预后都好。由于眼部带状疱疹的红斑、水疱不仅侵犯眼周皮肤,而且常侵犯眼睑皮肤,并且很快出现结膜、角膜,甚至虹膜的并发症,所以临床观察非常重要。眼部带状疱疹有自愈倾向,但仍应尽早明确诊断并予以及时的正规治疗,缩短病程时间并尽可能地减少一系列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病人入院时除仔细观察眼部外在皮疹表观外,更应主动询问有无眼部不适,如畏光、视物模糊、眼痛等,以便及时发现眼部并发症,及时治疗。虽然本病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如果就诊晚,容易留有长期的后遗神经痛,上睑下垂,角膜斑翳,甚至失明等,因此,实施科学完善的诊疗和仔细观察将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3.

[2]徐爱青.63例眼部带状疱疹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眼科杂志,2004.6:549.

[3]扬灵萍.眼部带状疱疹104例.中国实用眼科杂志[J].1995,4:25.

[4]赵凤琴.前额眼睑带状疱疹眼球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3﹚:185.